合肥以前叫什么?

合肥曾被称为湖坊、胡艺、庐州、庐阳、合肥。

合肥因东贺飞河和南贺飞河都发源于此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国故里、包拯故里之称。秦代位于合肥县。自隋至明清,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所在地,故又称庐州,又称庐阳。合肥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的西端,江淮之间,安徽省中部。

西与六安市、北与淮南市、东北与滁州市、东南与马鞍山市、芜湖市、西南与安庆市、铜陵市接壤,北纬30° 57′至32° 32′,东经65° 438+06° 465° 438+0′至65° 438+07。

合肥的土壤:

合肥郊区黄棕壤分布广泛,是面积仅次于水稻土的一种土壤类型。包括砂黄棕壤、粘黄棕壤、马肝土、黄白土、暗黄棕壤等土属,砂黄棕壤、暗黄棕壤,分布在大蜀山中下部,面积很小。土壤的母质是橄榄岩玄武岩风化的残坡积物。

砂质黄棕壤表层土浅,浅棕色,砂质至中质土,混砾石或粗砂。暗黄棕壤的表土厚,暗黄棕色,轻壤土,含砾石。这两种土壤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合森林生长。

主要分布在大蜀山山麓,面积较小。土壤的母质是夏树黄土,深而粘,呈酸性。表层土浅,褐黄色,小块状结构,混砂质风化,中间有致密粘性层,含铁质结核。有机质含量约为65438±0.5%,有效磷缺乏。

在下蜀系黄土上发育的旱地土壤位于郊区海拔40 ~ 70米的低山丘陵上。土层深厚,质地较重,粘层明显发育,耕层较浅,黄褐色,小块状结构,较致密,肥力较低。有机质约为1.3%,全氮含量小于0.1%,因为地势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