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点知识

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小贴士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1。世界遗产知识

《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十七届大会于2007年10月6日至6日在巴黎举行,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正日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是多年来变质造成的;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导致更难以处理的损害或破坏。文化或自然遗产的任何破坏或损失都会耗尽世界遗产。考虑到一些国家对这类遗产的保护并不完善,因为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一些国家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科技实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有必要为此以公约的形式通过新的规定,以建立一个基于现代科学方法的对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集体保护的永久有效的制度。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才能得以保存,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06年6月5438+0972+016年10月16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的评价世界遗产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和第二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世界遗产委员会年会对申请列入名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主要依据是委员会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后提出的评估报告。对各国提名的遗产地的考察,主要是由委员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OS)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组织的专家进行的。

总部位于巴黎,前者成立于1965。是唯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和科学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国际性非* *国际组织,拥有80多个国家会员和4500多个个人会员。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后者成立于1948,前身为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其目的是促进和鼓励人类保护和永久利用自然资源。其成员包括分布在120个国家的富裕机构、非政府组织、科研和保护机构。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托,他们分别考察了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提交了评估报告。

世界遗产的标准有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和管理(制定法律法规,相关管理机构提供资金)。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属于以下类别之一的可被归类为文化遗产: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建筑、雕塑和绘画。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其建筑形式、身份和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的和普遍的价值。3.遗址:从历史学、美学、民族学或人类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杰作以及考古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评价标准有六条,其中任何一条(第六条除外,不能单独存在)都可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a代表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如金字塔和长城。

B.在一定时期或世界的某个文化区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凡尔赛宫(欧洲最早也是最大的,它的布局和规格影响了欧洲两三个世纪)c .一种文化的特殊证明,比如伊朗的波斯鲍里斯宫是波斯帝国遗留下来的,墙上的雕刻反映了当时波斯的情况,各国的贡品就是文化证明。在复活节岛上,只剩下巨大的石像,没有留下其他古物。只有石像被用来研究当时的历史。

D.一个历史时期的模型。与第二条不同,model指的是更多的影响,比如梵蒂冈,影响了6、7世纪。一切都是本质。e .是难以保存的突出例子,如印第安人保留地;f .与某些重大事件或先前的传统观念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和实质性的联系。

该条款不能独立成立。例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耶路撒冷和自由女神像的自然遗产定义为以下条款之一: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是地质、生物构造或此类构造群组成的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自然面貌;2.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界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的角度来看,只有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自然场所或明确界定的自然区。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满足以下一项或多项标准并获得批准: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上重要阶段的突出范例;2.它是代表重要地质过程、生物进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杰出范例;3.独特、罕见或奇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区;4、现存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文化景观等文化景观的概念是2月在美国圣达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上提出的,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样,世界遗产就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混合体(即双重遗产,中国的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和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代表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和人类的作品”。

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几种类型:1,人类有意设计建造的景观。包括出于审美原因而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往往是(但不总是)。

2.世界遗产常识

世界遗产有四种: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欧洲

欧洲有47个缔约国。其中,39个国家共有287个世界遗产项目,包括259个文化遗产项目、20个自然遗产项目和8个双遗产项目。世界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其中西班牙和意大利各有31个,法国有26个。

美国

美国* * *有31个缔约国。其中,世界遗产117个,分布在24个国家,其中文化遗产74个,自然遗产40个,双遗产3个。世界遗产项目最多的四个国家是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和巴西。墨西哥21世界遗产,美国18,加拿大11,巴西11。

非洲和* * *地区

非洲有50个国家,其中34个国家有99个世界遗产项目,包括65个文化遗产项目,31个自然遗产项目,3个双遗产项目。突尼斯有八个,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有七个,摩洛哥有六个。

亚洲和泛太平洋区域

到2000年6月5日至10月38日,亚洲和泛太平洋区域有32个缔约方。其中,世界遗产项目124个,分布在20个国家,其中文化遗产项目82个,自然遗产项目33个,双遗产项目9个。世界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前三个国家是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其中中国23个,印度23个,澳大利亚13。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6年6月1972+065438+10月16日在第17届大会上正式通过。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世界遗产名录建立。中国于1985 12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19910 10月29日,中国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中国从1986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从1987到2005年7月,中国共有31处世界遗产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景区,可以获得世界遗产基金的援助,相关单位也可以吸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观光活动。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几种方法

1,责任落实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把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建立全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大问题。文化遗产保护的统一协调。地方各级人民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

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公众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化、民主化。应当充分发挥相关学术机构、高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抓紧研究制定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必须严格按照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其他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 *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

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失职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损毁的,要追究相关执法机关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团队建设

各级人民* * *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重点文化遗产经费的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4.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各级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览、论坛、讲座等活动,让公众更多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游学,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和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自然遗产保护。

扩展数据

基本方针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当贯彻“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当贯彻“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总体目标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明显改善。

到2015,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充分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百度百科-文化遗产保护

4.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1.深入挖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诉说着我们民族的伟大和文明的辉煌,凝聚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它是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力量和重要思想文化支撑。

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一样,是利用文化遗产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场所。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我们文化遗产工作的根本使命和职责。

中国的大部分世界文化遗产都拥有非常厚重且富有表现力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总的来说,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和服务也是比较好的。

但如果以“世界级遗产、世界级保护、管理、服务”为标准,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往往缺乏历史深度和科学严谨性、生动细节和艺术表现力;或者随意编造来吸引游客,简直就是儿戏。表面上看,比揭示和阐释遗产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更让人兴奋。或者说,你看到东西看不到人,或者说你看到人看不到他们的精神,或者说你看不到人和事。

它既不能感动人,也不能取悦人,更不可能教育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对宣传展示工作的忽视最为重要。有的同志不了解,如果只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层面的保护,而忽视对其精神层面的研究、整理、分析、评价、展示和推广;如果我们只能让人们看到遗产的表面和外在形式,而不能看到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和宝贵价值,这不仅是我们的失职和无能,而且会影响我们文化遗产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影响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我们当代文明文化的建设。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正确对待尊重历史与服务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当好历史长河的守护者,努力成为新文化的建设者。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思维开拓新局面。

既要看到当前工作的差距,也要看到自己的巨大潜力,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展示中去,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务。总之,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和谐文化做出贡献。

2.遵守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国际标准,履行作为成员国的义务和承诺,积极探索和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法律、标准、措施和方法,为丰富和推动全球世界遗产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事业,围绕世界遗产保护形成的一些思想、观点、技术乃至法规和传统,是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和较强的先进性,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中国的世界遗产离不开国际规范的规范和引导。我们每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都必须根据国际准则来考虑,必须经得起国际社会的考验,必须符合国际规则的要求。

同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在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和保护水平。所有世界文化遗产单位都要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样板和示范作用的首善之区。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事业的最初设计和提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其发展和完善也一度主要由西方国家主导和推动。然而,随着世界遗产在全球的推广,情况正在逐渐改变。

今天的世界遗产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全球性、开放性、综合性的体系。基本思想、观点、技术等。世界遗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在丰富的实践中产生的,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技术传统、不同遗产类型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得到检验、证明、修正和丰富,从而衍生和改变出更具时代性和地域性、更有针对性、更具现实性的新内容。

中国是世界遗产国家。在尊重国际公认的规则和标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自己的历史和实践。我们的经验包括两部分。第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做法被证明是正确的。虽然不符合一些国际标准,但也不应该轻易抛弃,照搬国外的。第二,我们的一些做法具有普遍意义,应该积极向国际社会介绍。

比如2004年,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们通过了《苏州宣言》,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青少年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今年夏天,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殷墟等重要历史考古遗址的入选突破了刻板印象,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要善于发现和把握世界遗产发展的规律,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稳步发展而努力。

5.世界遗产:如何保护它;爱情,300字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以世界文化遗产最为著名。二战结束后,快速的现代化进程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文物古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1946 165438+10月由各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正式成立。同年2月,它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国家间的合作,并为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倡导并于1972年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主要认为一些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此需要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威胁这种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缔约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缔约国申报,由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进行考察和评估,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由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类型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的双重遗产。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称为世界文化遗产。截至2007年5月,中国有35处世界文化遗产被* *选中。

其中,世界自然遗产23项,世界文化遗产5项,世界文化景观1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目前,我已经参观了祖国十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各有特色,每个地方都是中国文化和美景的集大成者。

当然,在游览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感触。看到长城上的雕花城砖,故宫里斑驳的城墙,峨眉山顶的垃圾,九寨沟沿途流失的黄土,我感到一阵心酸。

当然,这些不全是中国人做的,也不全是当代人做的。文化遗产保护具有连续性、长期性和普遍性,是长久的积累,是长久的传统,是长久的守护。

下面,结合个人感受,从以下十个方面阐述对身边文化遗产的保护:1。从思想上理解文化遗产的意义,具有贯通古今、传承文化、整合历史的意义。因此,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地方的财富、一个省份的名称和一个国家的繁荣,也是整个世界的遗产和全人类的财富。

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民众认识文化遗产的意义,认识文化遗产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乃至对子孙后代的独特价值。因此,我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关心、爱护和尊重它。

第二,从意识上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在旅途中,我有时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游客采摘树叶、花草作为纪念品,有的商贩拿当地的珍稀动植物、矿物作为纪念品,甚至到了“掠夺式”销售的地步。比如峨眉山的枯叶蝴蝶是稀有品种,但有些工艺品却用了几十只蝴蝶。

毕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也不可能全靠自己。在这里,需要打破部分游客狭隘的“家天下”价值观。

另外,你不必在景区留下痕迹来代表你的“此行”。纪念旅游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景点拍照,买有特色的纪念品,地方特产,明信片,绘本,收门票和门票。

第三,多途径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如果公民对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对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也有积极的意义。这里提倡的多渠道是,可以从书上学习,看很多旅游、地理、文物保护、遗产介绍方面的书;可以从课堂上学习,通过语文、历史、地理、政治补充关于文化传承的常识和故事。可以向传统媒体学习,通过电视专题报道、新闻、VCD、DVD纪录片、报纸专刊、旅游专版等了解新的故事。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收集和记录,如旅游网站、旅游日记、BBS论坛、博客日记等。当然最直观的还是亲身体验文化底蕴的魅力,身临其境会有更多收获。

第四,多角度体验美好的文化底蕴。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精髓。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和非物质遗产都有视觉效果,有的可以通过听觉、嗅觉、味觉传播。比如当地的传统小吃,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的花鸟,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色、光、电。

文化遗产的多角度体验带来全方位、“立体”的感受,让你对遗产的诸多美好界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五、从实践中审视自己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有“君子独善其身”、“一日三省”等多种解释。

现在从价值观的角度,要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思想、态度、言行。在谨慎的同时,也可以尽可能的帮助别人,制止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和保护模式。

6.克制自己从行为到个人观点。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层面来说,要强调“慎独”,避免在独处时采取一些不理智、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

其次,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某个景区、文化遗产出现大量不文明行为时,如果不及时制止和根除,往往会产生“从众效应”。也就是后来的游客不会受到很多前任或者当事人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