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有哪些名人?
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军、镇军、彭泽县令,最后官职为彭泽县令。他离岗80多天,从此退休下乡。他是中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派”,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是中世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实的理解,既关注历史、生活的真实,更关注思想、感情、抱负的真实,是一种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显示了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讲教化,不雕琢东西,他注重情感的自由表达,诗歌的自然,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但是,无论是崇尚艺术真实,还是崇尚文学本质,都是为了自由表达生活。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和黑暗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他的隐居并不是对现实的被动逃避,而是在批判社会现实方面有着深刻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虽然犹豫过,动摇过,但最终并没有向现实屈服,宁愿贫穷,也要一生坚守贞操。
据说县令派杜佑去见他,县吏叫他穿好衣服去见他。他叹了口气说:“我怎么能向村里的孩子跪拜五斗米呢?”从此以后,还不如说说不为五斗米弯腰。陶渊明喜欢饮酒,“寄酒为迹”表达了他不与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淡泊旷达的胸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平淡却富有诗意。?
文* * *有一百四十余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余次,不能不深深接受老庄思想。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同时在农村生活和工作。自然,乡村生活成为他的审美对象化,成就了中国的山水田园诗的辉煌。
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照耀着诗歌,照亮了人物的人格,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高傲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反映在内容上,是将农村生活引入诗歌世界,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渗透到艺术中,就是要产生一种真实质朴的艺术境界,一种冲淡自然的审美风格。这就是大诗人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人品,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诗,连同他的闲适,成为后世诗人和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足以说明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2.陈寿(233-297),字承佐。巴西韩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蜀汉史家。
陈寿年轻时,好学。师从同县秀才乔舟。在任主簿卫将军、东关刺史、关阁官、黄门侍郎。当时宦官黄浩专权,群臣纷纷效仿。
陈寿因为不肯向黄浩屈服,屡次被免职。蜀降晋后,他当过作家、知府、秀才、太子。晚年多次被贬,多次受到批评。元康七年(297),卒年65岁。
太康元年(280),金朝结束对吴的分割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传记式的历史巨著《三国志》。这本书完整地描述了汉末金初近百年来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景,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陈寿的主要著作是《三国志》,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魏、蜀、吴对立的时期。其中《舒威》30卷,《舒舒》15卷,《兀术》20卷,《* * *》65卷。它记录了从公元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60年的历史。
陈寿是晋国大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史尊魏为正统。在舒威,曹操写了一个传记,而舒舒和兀术只是传递,没有纪律。刘备被称为一代宗师,孙权被称为一代宗师。
这是编纂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色。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但实际上他写了一部《魏蜀吴书》,如实记录了三国鼎立的情况,显示出各自独立,互不隶属,地位相当。
陈寿写的《三国志》和前三史一样,也是一部私家史书。《三国志》这本书写出来以后,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短,三本很少重复,笔记内容翔实。在选材上也非常谨慎,为历代史家所看重。《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被认为是传记性的历史巨著。
3.左思(约250 ~ 305),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三都赋》在当时被盛赞,造成“洛阳纸贵”。此外,他的《史诗颂》和《迷人少女的诗》也很有名。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后人编《左太冲集》。
左思从小长得丑但是很有天赋。晋武帝年间,妹妹左卓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郎中。惠今称帝时,依附权贵贾密,是“金谷二十四友”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
永康元年(300年),因为甲米受罚,退居宜春专心写作。后齐王司马唐,被称为档案室总督,所以没有。泰安二年(303),因张放攻洛阳,迁冀州。他55岁时因病去世。
据《晋书·左思传》记载,他在10年写三都赋,说“豪宅争传写,洛阳贵为之”。《三都赋》、《晋书左思传》和《世说新语》中《左思别传》的成书时间有较大差异。据傅玄聪考证,《三都赋》成书于太康元年(280)吴灭前。
此外,现代姜亮夫认为是291(《大陆平原纪事》),而刘文忠认为“难以确定”(《中国著名作家传·左思评传》)。左思在《序》中批评前人散文是“奢言而不求证,虽美也”,提出散文要“以其本”“以其本”。
在写这首赋的过程中,他曾向去过四川的张载问起敏琼。我也想当郎书记,这样可以看很多地方志。所以三都赋体系宏大,事件广泛。
虽然他强调征信求真的文学思想难免偏激,但也使三都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三都赋》出版后,张华惊叹不已,感叹道:“班章之流也。让读者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期更新。”
皇甫谧作序,张载、刘魁作注;全伟简介。一时间,非常有钱的人竞相撰文,以至于“洛阳纸贵。”这不仅是因为三都赋本身丰富的文采和当时文坛的复赋,更是因为它包含了当时朝野瞩目的内容:进军东吴,统一全国。
这部赋的写作手法和风格虽与班固的《双城赋》和张衡的《双城赋》相似,但其思想主题却不是传统的“讽谕一人”。因此,三都赋在后世大赋中占有重要地位。
左思还有一首抒情诗《百发赋》,语言朴实,文笔幽默,感情含蓄,与《三都赋》完全不同。它采用了头发与人对话的讽喻,尖锐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贵在贱”的社会现实。
4.陆机(261-303),吴军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吴郡卢氏人,孙吴宰相鲁迅之孙,第四子阿福。他和哥哥陆云一起,与古戎、陆云并称“二陆”、“洛阳三骏”。
陆机曾经是孙吴的一名牙守。吴亡后,在西晋做官。太康十年(289),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采一时,得太常张华赏识。从那以后,他们的名气大增。有时会有“两地入洛杉矶,三票降价”的说法。历任祭酒师、吴博士、阆中博士、阆中作家,与贾密等人成为“金谷二十四友”。
赵王司马伦上台,被引为丞相参军,被任命为管仲侯。当他篡夺王位时,他被错误地任命了。司马伦被处死后,被成都王司马颖所救。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被世人称为“鲁平原”。泰安二年(303),被任命为后将军兼河北巡抚,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但被七里剑击败,最后被三个部落杀死消灭。
陆机“奇才少,文章天下第一”,诗歌重藻重画,骈文也不错。陆云和他的哥哥都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太康英语”。以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人形成了“太康诗风”,被誉为“泛江海”。陆机还擅长书法,他的《平复帖》是中古时期最早的正宗名人书法。
陆机的作文旋律和谐,双重性,典故丰富,开创了骈文的先河。陆、潘为了强化诗歌的描写功能,将辞赋句式运用到诗歌中,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们诗歌中的山水描写成分大大增加,排比句主要用于描写山水,这在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中起了主导作用。
追求华丽的辞藻、繁复细致的描写和排比的大量运用是泰康诗歌风格“繁复”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简入繁是必然趋势。就像萧统说的“欲掩事而增华,欲改而增华,既有物,又有文章。”陆、潘发展了曹植“采华懋”的一面,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和音律、对仗技巧的成熟。
5.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岳,名安仁。河南中牟人。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因杜甫诗“恐怕是潘安郡,不能留在”而得名。
后人称为潘安。姿态优美,不太出名的才华,他轻浮,倾向于世俗友好。他用石崇等人奉承贾密,每次出来都望尘莫及,顶礼膜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一起成为“甲米二十四友”,以潘安为首。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子”。
文学上,潘岳与陆机并称为“潘江陆海”,钟嵘的诗说“陆采如海,潘采如河”,王波的《王腾亭序》说“请洒潘江,各畔自斟云。”
在文学作品中,“鲁菜如海,潘菜如河”(《王腾亭序》“请洒潘江,方将倾其云”)常被用来形容潘安和陆机,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
潘安的诗在钟嵘的诗中名列上品,潘安也是西晋著名的文治集团“金谷园二十四友”的掌门人。作为西晋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悼亡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悼亡题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
《闲居》《秋色繁华》也很有名气。在小说中,“长得像潘安”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采和出众的外貌。尤其是男性。在汉魏晋那个时代,文笔好是文人的最高成就,潘安的《秋色繁华》《闲居》《借地》等诗,优美而又饱含情感,是那个时代的巅峰。
潘安和陆机是西晋时期作品传世最多的作家,可见他们受到后人的推崇。潘岳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情感,读者可以从他的每一句话中体会到他的想法。潘岳细腻的感情和多愁善感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这种风格在一般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并不多见。
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悼亡诗、沧海赋、登虎山赋、狭室赋、怀古赋等。
百度百科-陶渊明(东晋诗人)
百度百科-陈寿(西晋历史学家)
百度百科-左思
百度百科-陆机
百度百科-潘安(西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