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磁现象的本质

电和磁的本质

首先是电力

根据一切物质都有电性,电性有正有负,“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任何物质都可以释放出特定的能量——否则就无法影响其他含有能量的物质。

2.这种比能所包含的能量远小于释放它的物质的能量(可以认为前者比后者低一个能级)——否则,在短时间内,物质就会释放出比能(简称低放),就会有明显的质量损失。

3.任何物质释放的能量类型都是一样的,必然有两种——使物质为正的能量是正能量;使物质带负电的能量是负能量。

4.如果特定物质释放的正能量强度大于负能量强度,则为正;释放出来的正能量的强度小于负能量,所以是负的。如果它们是等价的,它们就是中性的(即正负都是)。

5.电中性是物质最稳定的状态;任何不是电中性的物质都趋向于电中性。而物质的电性越偏离电中性,就越不稳定;越接近电中性,越稳定。

综上所述,物质释放能量时,低释放的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强度是有差别的,呈现的性质是电性的。

二。磁性(一)

如果你想了解磁性的本质,你必须首先知道低释放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1,任何物质,必然是低释放和运动的。

2.低释放和运动是物质减少能量的唯一两种方式。

3.能量的减少可以使物质更加稳定。

4.在封闭系统中,特定物质在特定时间内减少的能量强度必然是一个恒定值。

5.如果某种特定物质的低释放所减少的能量增加,运动所减少的能量就会减少;相反,如果运动减少的能量增加,低释放减少的能量就会减少。

6.对于没有体积的物质(可以认为是内部能量绝对均匀分布的有体积的物质),减少的能量强度在所有外部方向都是一样的。

三。磁性(二)

由于特定物质的运动,在同一能量中心线(穿过特定物质质心并止于其表面的假想线段)上释放的能量强度在相反方向上是不同的,呈现的性质就是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是磁铁。

磁性可分为磁正和磁负。

由于特定物质的运动,在特定能量中心线的某个方向,释放的能量强度高于相反方向,能量中心线的这个方向呈现的性质为磁正;释放能量的强度低于反方向的,这个方向的这个能量中心线的性质为磁负;释放的能量强度等于反方向,但在能量中心线这个方向是磁中性的。

四。磁性(三)

在磁正方向,特定物质在相反方向释放的能量强度越大,在能量中心线这个方向的磁正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同样,在磁负极性的方向上,特定物质在相反方向上释放的能量强度越小,在能量中心线的这个方向上磁负极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在特定物质的同一能量中心线上,相反方向释放的能量相互抵消,剩余的能量就是磁能。正是磁能的存在,使得特定物质在这条能量中心线上具有磁性。

所以,只要特定物质的同一能量中心线上两个相反方向释放的能量强度存在差异,那么这条能量中心线上就存在磁能。

显然,与运动方向的夹角(0° ~ 90°)越大,特定物质的磁能强度越小,磁性相应越弱;相反,与运动方向的夹角(0° ~ 90°)越小,特定物质的磁能强度越大,磁性相应越强。

动词 (verb的缩写)磁极

穿过特定物质的质心并垂直于其运动方向的虚平面是磁对称平面。

磁对称面将一种特定物质分为两部分,其中:与运动方向相同的部分整体为磁负,称为磁阴极;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部分整体为磁正,称为磁阳极。

磁性阳极和磁性阴极统称为磁极。可以确认,人们习惯使用的N极和S极分别对应磁阳极和磁阴极。

磁极明显是磁性物质,是磁铁;磁极不具有明显的磁性,而是一种磁性介质。

需要注意的是,特定物质的磁性越弱(即越接近磁中性),越稳定;磁性越强,越不稳定。所以同一能级的不同磁铁会出现“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

磁性阳极或磁性阴极的总磁场强度是相应磁体的磁场强度。像电一样,磁可以叠加或取消。对于磁介质来说,磁极的磁性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运动速度低或内部物质的磁性相互抵消造成的。

六、磁和电的转化

至此,我想你对磁和电的转换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没有电的时候,电子的运动方向是不规则的;在导线中,每个电子的磁性基本上互相抵消,所以导线是磁介质。通电后,大量电子沿着导线定向运动,导线中运动的电子的磁性相互叠加,于是导线变成了磁铁——这就是电磁学的原理。

磁感应线实际上是一条人工假想的磁场强度线。在同一条磁感应线上,磁性的类型和强度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同一条磁感应线上的任意两点之间都不存在磁能。

同理,我们可以看到,均匀磁场其实就是一种磁介质——它里面任意两点之间释放的能量强度没有差别。因此,在均匀磁场中,磁铁不会因磁性而移动。

而当导线切割磁感应线时,运动前后两地的磁场强度不同,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磁能和磁性,感应出磁性电子的定向运动,进而产生电流——这就是磁电产生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