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家的文学翻译家——历史影响
中国翻译家协会和国际翻译家联盟
在西方,直到20世纪60年代,学术界才真正开始对翻译的政治性进行研究。美国学者沃纳·温特的《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著有《话语的秩序》(1971),《翻译的经济学与政治学》(1981),马西亚·尼特多伦、玛里琳·加德兹·罗斯出版,美国学者马丁·杰伊永远出版。加拿大女性主义批评家雪莉·西蒙的《翻译理论中的性别》(1996)旨在探讨翻译中的政治问题。
西方理论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他们的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的实际情况之上的,他们讨论的翻译的政治性质与《红色中国》不同。在中国,翻译的政治性更加明显和强烈,但这一点长期以来被翻译理论家所忽视。方教授的“红色中国,红色翻译”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政治。它是对中国翻译发展的回顾和总结,对我们研究翻译和把握翻译方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有人可能会说,文革之后,中国把重心转移到了经济上,对政治的关注少了,翻译的政治性也没那么强了。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执政党一直在关注翻译,指导翻译,并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利益服务。“红色”中国只能接受“红色”翻译。在中国,可能仍然有“蓝色”或“灰色”的翻译,但“红色”无疑是主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