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的历史事件

第一,日本占领海南岛。

1939年(昭和14,民国28年)1月19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265号作战命令,其中有关于海南作战和协同的指示。此前一周,日军大本营陆军部和海军部在琼北联合作战会议中讨论了相关协调概要。1月22日和11月,下达[粤登字(Y)作战命令]和[第21军与第5舰队合作纪要]。命令还规定了相关的综合情报资料,如《海南兵地理志》,由第五舰队提供给参战日军。日本海军陆战队赴海南参战,同时发布了日军在华南的作战总结。

日军第21军是驻扎在中国华南的一支主力部队。自1938年(昭和十三年、民国二十七年)占领广东以来,奉命抗击华南至西南、法属安南。这次军事行动是企图切断印度和缅甸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物资供应。此时,沿粤汉铁路延伸的运输线已被日军切断。但西南方向的补给线依然畅通无阻,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日军大本营认为,有必要尽快在华南至西南方向采取军事行动,彻底切断这一地区的物资运输路线,以保证中国战区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因此,驻守广东的21军奉命尽快采取军事行动。

早在1937年2月,就有少数日军来到海南岛北部南渡江以西地区。同年6月,日军攻占汕头,8月攻占深圳,11月攻占南宁,目标直指西南。日军不断发动攻势,主要战役有四次:第一次是六月的花县战役,第二次是八月的夏季攻势,第三次是十二月的翁英之战(注:广东翁源、英德两县),第四次是宾阳战役。因为华南地区的作战需要,日军大本营逐渐向这一地区增兵,扩大了以21军为主的军事力量投入相关战场。总的来说,调到这个地区的部队有:1月底,住在台湾省的饭田支队改编为台湾省混成旅,投入海南岛;2月底,住在中国的6个步兵旅合并为一个独立旅,编入第21集团军的战斗序列。旅里抽调两个旅到佛山和虎门,其他部队把守兵站。7月,21军命令海南司令少将·马援·久之助出兵,将3个步兵旅、1个山炮旅等兵力编成战斗群,与台省交替,防守广东至海南岛的海岸线。2月初,第五师、第三十八师调往广东,编入21军战斗序列,第五师与台湾省混成旅奉命展开南宁战役(昆仑关战役),第三十八师接替台湾省混成旅镇守佛山地区;11月中旬,魏的混成旅被调往广东,加入21军的战斗序列。12月,106师划归21军指挥,18师投入广西宾阳战役。此前,该师住在广东省东方县(海南岛)当警卫,调到广西后,106师来到东方县接管。

在日军的作战计划中,描述海南岛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地方。占领后可以切断法属印度支那半岛和缅甸的支援路线。同时,海南岛可视为日本海空作战的重要基地,对东南亚的军事行动具有重要价值。日军大本营将占领海南视为重大军事行动,命令21军配合目前驻守海南的日军彻底占领。根据上述命令,21军司令下令所有部队在海南北部展开行动。行动由陆军饭田支队(台湾省混成旅)和海军第五舰队发起。海军运送部队到登陆地点,海军和陆军合作实施行动。从日军大本营“256”的计划和大纲来看,日军海南岛的作战目的是在海南岛北部建立一个空军作战基地,用于对南海的封锁作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占领海口附近的重要地方。因此,除军事防御的必要措施外,其他相关政策措施暂不实施。占领海南后,守卫陆地区域的任务委托给陆军,海上安全则委托给海军。海口机场、港口及相关管理由海军与陆军合作处理。登陆后,指挥官直接向日军大本营请示,要求登陆第二天实行例行报告制度。占领海南岛在陆军的作战计划中称为“行动”,在海军的作战计划中称为“行动”。北方以陆军为主,南方以海军为主。北方行动计划中的区域代号如下:A区指澄迈角以西湿地附近沿海,登陆第一梯队;B区指澄迈点茅山海岸(方案一);C区茅山东部是第一梯队的登陆地;D区指茅山以东地区(方案二);E区指第二梯队登陆地秀英炮台区,F区,海口附近沿海,第二梯队登陆地。第一梯队的登陆计划包括6个步兵旅和6万吨作战物资,第二梯队的作战计划是从其他军种运送约6万吨兵力和后勤物资。海军舰队出发地点第一次确定为黄埔、虎门,第二次确定为虎门、万山群岛。第一次是X-4中午集合后陆续离港,第二次是X-2午夜离港。在海上编队中,第一梯队的指挥官是第五舰队指挥官,运载部队是第九战斗群,护航是第23和第28驱逐舰支队。航空兵分队是由第14、16航空兵分队组成的第三联合航空兵分队,包括舰载机18、捞雷机6、中岛轰炸机18、水上侦察机9;还有“赤城”和“千代田”两组航母战斗群,包括18舰载战斗机、12鱼雷机、18中岛轰炸机和9架水上侦察机,分别支援北方和南方进攻作战。陆军部分,第四飞行团直接协助一队4架战斗机和18轻型轰炸机参与此次登陆作战;饭田支队(台湾省混成旅)、饭田义二郎司令、台湾省警备司令部、台湾省步兵第一、第二联队、台湾省炮兵联队、第二卫生队、临时车队等后勤单位。日军入侵海南岛的总指挥是第21军司令少将·安藤义里。每支部队的指挥官是少将饭田义二郎(台湾省混成旅)、信男宾多中将(第五舰队司令)、少将山中正芳(负责北方作战的航空司令)、少将西轩茂(负责南方作战的航空司令)和少将义雄故乡,第四飞行团团长。

日军发动进攻前,有关海南岛的情报主要由日本驻香港领事馆收集,并由日本在华南的情报网整理。时间是日军进攻汉口之前。总结如下:海南岛有余汉谋部一个半师兵力约一万五千人,但于11月23日、24日1938,在62军军长张达指挥下,正规军全部渡海退守广东西江地区,海南军政政权交通警察预备队司令王毅控制。其他部队是非正规部队,包括游击队指挥官云振中、行政督察长纪和自卫队独立旅冯白驹(* * *)。根据日本情报,目前王毅与各部不和,军政团结薄弱。中央计划将王毅的任命与驻东江司令吴道南互换,由他接替海南警备司令兼行政督察长,而吴某因行动日程未定而居港。海南岛有第五保安旅两个团1600人,新警备旅7个团1700人,独立旅(* * *)300人,秀英堡250人,还有一个自卫团(还在建),共有步枪2000支,机枪110挺。海口港和三亚港都埋有地雷。由于各部队意见不一致,部队不能统一行动,海口民众对民国政府和军队印象不好。海南军民的抗日运动虽然激烈,但社会形势如同满洲。日本情报还详细描述了海南岛的地理情况,位置在北纬18度至20度,东经109度至110度之间。面积比台湾省小,约978平方里。大部分居民和人口为汉族,也有少数黎族(约占当地人口的10%),总人口209万。在交通方面,岛上的汽车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共有500辆汽车。民国政府军在琼州(政府镇)设有师级指挥部,在海口设有旅级指挥部,在秀英堡驻有200余人,在海口、文昌、清澜、玉林、三亚附近驻有第五保安大队和第一、二团(约2500人)。以上物品为昭和十三年(1938,民国三月二十七日)日军进攻海南岛前一年,香港领事馆中村总领事报备。

澄迈东北角的一个海湾,在普通地图上是澄迈古镇北海岸,海图上是澄迈海角,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据日本史料记载,1939年(昭和二十八年)2月10日午夜3点,一支日军部队在此登陆。四时,右路先头部队到达龙市假想公路,左路先头部队到达北村东南约两公里处。早上7点左右,战斗终于打响了。相持没多久,上午8点,日军左翼部队攻占五星一带,随后占领秀英高地(注:向荣村西南平台)。中午,日军入侵海口城。当时民国政府驻琼北的部队是治安团1000多人,其中500人已在战斗中转向澄迈南部山区,另外500人被日军击溃。海口、琼山10日均下跌。日军攻占琼北后,以一部兵力转战文昌、定安两县,分别于22日、23日攻占清澜、文圣(此地名今不详,姑且认为是定城)。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向华南派出了部队(舰队和海军陆战队)。在21军的配合下,2月14日傍晚前,海军陆战队和航空兵联合展开行动,在海南岛南部的三亚登陆,很快三亚至玉林港的南部沿海地区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