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街基本介绍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7左右,但其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此后,北海建起了一批西式建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骑楼老街。这些拱廊不是西方建筑的简单复制。从深厚的文化根源来说,它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美丽结晶。
老街建筑多为两三层,主要受19年底叶英、法德在北海修建的领事馆等西方滚筒型建筑影响。街道两侧墙上的窗户最多是卷拱结构,卷拱外缘和窗柱顶部有雕花纹,线条流畅,工艺精湛。临街墙面上不同风格的装饰和浮雕,形成南北两组空中雕塑走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延伸,也是路面向外的延伸。人走在骑楼下,既可以遮风挡雨,又可以躲避烈日。拱廊的方柱又重又粗,颇有古罗马建筑风格。骑楼建筑最精彩的部分是花墙,其下部的长方形构图来自中国建筑的牌匾,这是西方建筑所没有的。牌匾应该是书法阁楼什么的,在这里演变成了梅花浮雕。牌匾的左右两侧还镌刻着对联,韵味十足。其最初的源头是炎黄时期中华民族部落中的图腾崇拜。炎黄部落分别崇拜龙和凤,并在建筑顶部放置龙或凤的吉祥物。这个吉祥物就像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当它出现在北海骑楼上时,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骑楼上部有很多天目,这个天目的精髓在于空灵和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空的概念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个空无一物的空间衍生出了灿烂的东方文化。而这个圈里蕴含着天地和谐、天人合一、大一统、大一统、大同等深刻的文化哲学思想。南部沿海的骑楼最初分为福建派和广东派。由于受当地传统木雕技艺的影响,闽派骑楼的立面布满浮雕图案。以广州为中心,广式骑楼历史悠久,以岭南风格为主,兼有满族风格和欧式风格。北海过去因为地籍管辖一直属于广东,所以北海骑楼是广式骑楼的一个分支。但北海骑楼与福建、广东骑楼相比,雕刻并不繁琐,反而更加简洁,线条细腻,高潮突出,整体和谐。其艺术处理的成熟性是奇妙的。
北海的西洋建筑对应的是1858的天津条约和1876的烟台条约两个历史事件,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历史时期,所以北海老街是历史见证。
1927之前,珠海路曾经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区,商铺林立。中间的店铺主要经营苏杭的绸缎,东边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海货,西段靠近外砂港。所有的商店都经营渔民用品,如缆绳、渔网、鱼钩、渔灯、帆布和船钉。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海老街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除了少数零星的经营渔具的店铺,其他店铺几乎都变成了居民楼,临街建筑日渐老化。但由于珠海路至今仍保存完好,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师誉为现代建筑的年鉴。
著名作家亦舒(老舍之子)认为珠海路和新加坡国宝老街一模一样,这条老街很有开发价值,应该保护。英国建筑专家贝尔德先生认为,珠海路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对北海有意义,对华南、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意义。
走在老街上,你会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那里的街道,那里的建筑,那里的人,家家户户门口的咸鱼干,都不禁让你忘记自己是在城市里。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老人们摇着大蒲扇在门边乘凉,或围坐聊天或打麻将。他们的眼神平静安详,仿佛老街的一切都和小时候一样,什么都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