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教案第一册:八音之乐
(a)为了:
本单元与年级下册“古汉语韵”相呼应,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和器乐而设置。“音乐故事”栏目,以琵琶《十面埋伏》赏析,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长笛独奏《姑苏行》配以轻盈优美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曲《光明行》展现了二胡的音色和刚毅的音乐品格。《十六版》、《走在街上》、《小毛驴》、《樊氏锣鼓》是中国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本单元的特点是集中精力了解代表民族的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学习敲锣打鼓和模仿传统戏曲人物的手、眼、身动作。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乐、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等。
(2)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相关资料和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联系。
难点在于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选择教材。
(3)材料分析:
1,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中的十一首大型琵琶曲,在古典音乐中并不多见,内容恢宏,风格瑰丽。
此曲取材于公元前202年初,汉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决战时,汉军四面埋伏,从此彻底击溃楚军,逼得项羽自刎于乌江。
垓下决战是我国著名的战役。秦末,陈胜和光武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的猛烈打击下,秦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结论都展开了争夺中原和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国和汉朝已经打了好几年仗。由于西楚霸王项羽的傲慢和优柔寡断,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消灭刘军队的机会。到决战时,刘邦以30万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几十万人。半夜张亮吹破晓,将士唱楚歌,让楚军感到走投无路,逼得乌江一战。项羽因寡不敌众拔剑,汉军大获全胜。琵琶的《十面埋伏》用音乐的手段展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态势,使之成为一个生动感人的古代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1818出版的《华琵琶谱》。1895年,李芳远的《南北派琵琶大曲新谱十三集》出版,她获奖了。她改名为“淮楚”。但这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音乐。早在16世纪末,明代王有鼎在《四昭唐吉》中就记载,当时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唐颖为了获得传神的境,曾演奏楚汉。文章写道:“宋楚汉,两军决战之时,动天地,瓦房飞落。许且察之,有金音、鼓、剑、弩、车马;沉默,久而久之,那些有怨难懂的,都是楚辞;琪宇争夺王声的软做法,让听者先是激动,同时又难过,最后忍不住流泪。太感人了。”这段话说明《十面埋伏》的内容、结构、音乐形象与《楚汉》中描述的大体一致,证明其历史非常久远。
(第65438课+0)
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2.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
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的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代石像的结合,让学生了解琵琶《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和情感特征。
3.通过欣赏《姑苏星》、《光明星》、《第十六版》,了解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和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1.用实例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
2.让学生听《十面埋伏》,用文字描述这段音乐的内容和意境。之后可以由老师补充完整描述“楚汉相争”的故事。请再仔细听一遍这个故事。(播放VCD)
3.欣赏姑苏星和光明星。
(1)问:你能听出这两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他们的风格有什么特点?
一样?
(2)播放录音。(VCD)
(3)让学生回答问题,由老师补充。
(4)介绍《光明行》词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及代表作。
4.欣赏弦乐合奏第十六版。
(1)第十六版选自《十三套弦》和《十三套弦》及其作者、世代年代等。
(2)问:你能听出音乐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吗?它的演奏形式和前两首有什么区别?体现了什么风格特征?
(3)播放录音。
(4)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总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推向世界,很多伟大的音乐人都在努力,很多我们这个年纪的朋友,比如研究民乐的,也在努力。那我们呢。献出一份爱!
课后笔记: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班)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走在街上和小毛驴。
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
2、音乐欣赏:《十面锣鼓》。
教学过程:
1,欣赏《走街串巷》和《小毛驴》。
(1)问:你能听到杨用什么乐器演奏这两首曲子吗?他们的打法是什么?他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区别?
(2)播放录音。
(3)让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进行总结。
(4)介绍江南竹打击乐的流行地区、乐器组合、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
2.介绍中国打击乐。
(1)说明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和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钹、梆子、小钹等。,老师会示范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
(2)让学生演奏并用文字描述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后,可以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节奏和力度变化进行演奏。可以从强打到弱。提高学生的兴趣。
3.欣赏《十面锣鼓》。
(1)说明樊氏锣鼓的名称由来、流行地区、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2)播放录音。
总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中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和音响效果。
课后:如果有实物的话,学生亲自演奏音乐会会更好。
(三班)
教学内容:
1,了解并学会打锣鼓。
2.音乐表演:按照中国传统打击乐的节奏表演。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了解打击乐及其在民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教学过程:
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钹、梆子、小钹的演奏方法。
2.解释锣鼓并举例说明。
3、学会打锣鼓“拳”和“急风”。
(1)让学生唱这两种锣鼓的节奏,直到熟练为止。
(2)让学生分别练习鼓、梆、锣、锣、小钹的节奏。
(3)让学生一起练习。
(4)学生还可以交流乐器,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音乐表演:
(1)问:中国传统戏曲有哪些角色?他们有什么特点?国剧表演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让学生观看中国传统戏曲节目,并要求他们注意演员的造型、角色和表演。
(3)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4)将所有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表演“声、旦、净、丑”四大传统戏曲,另一组配以打击乐。打击乐的节奏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演出期间,两组学生可以交换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价,相互交流感受,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通过学习锣鼓典籍,可以进一步了解打击乐及其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课后:兴趣很高,但是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