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1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已经做了或正在做的事情,不断思考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技巧,使教学更加系统、完整、结构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历史教学中的反思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对教育教学活动和一些观念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在思考中发现当前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各种解决的方法。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教学反思。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反思呢?教育学根据查过的资料说:“反思的对象是自己的职业,要思考和分析自己现在从事的活动和取得的结果。”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生涯进行思考,对教学中产生的一切活动和学生给予的反馈进行分析。这说明这种理性思考在教育领域是必要的,也是更重要的,是可以随着教学的发展和改革而成长和进步的。
二,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堂的现实要求
实践对于任何职业都很重要,因为靠理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的,那只是纸上谈兵。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都说“实践是证明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的重要性。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老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求老师“用心”。教师只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注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够在教学中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第三,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历史教师的不断进步。
一个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获得,就像波斯纳说的“教师的专业水平=经验+反思”。其实反思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写课后感受、教案、教学笔记等。,并反思历史课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地方。这也是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教学笔记。可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总结一下教学活动的不足和可以继续使用的方法。这样良性的教学习惯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的教育视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历史教学反思中,教师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专业,并找出过去被忽视的教学问题,在众多教师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加以修正和升华。这叫做“我思故我新”。
2.教师对参与教育研究更感兴趣。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把教学反思记录下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作为教学研究的资料,以后有精力的话可以整理出来发表,让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做这种历史教学活动的反思是没有用的,反而会积极参与教学科学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历史教学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是把知识演绎到艺术的层面去理解。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有所成长和飞跃。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2。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求真务实、超越自我的批判精神,一直是教师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反思我们相对落后地区的历史教学(其实差距很大),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反思一:注重历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新课程突出了文明史观的地位,现代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历史观、生态史观等新的历史观也受到重视,但唯物史观的传统(正统)地位是否发生了动摇?传统历史观与新历史观的结合,是很多青年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的历史标准是什么?神学史观、宿命论历史观、英雄史观、实用主义历史观不就崛起了吗?我们可以放弃我们的意识形态立场吗?如果专家能为教师写一本历史观理论的指导性书籍,教师经过认真学习和研究,也许能处理好唯物史观和新历史观的关系。当然,我们需要一种和而不同的开放意识,一种关注现实的现代意识,一种放眼世界的全球意识,一种辩证思维的历史意识,一种多元创新的发展意识,一种前车之鉴的意识和一种以史为据的意识,但史学(唯物史观)的灵魂不能模糊,这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反思二:整体把握课程资源,适当选择。
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先进理念的指导,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肤浅,淡化其核心指导地位,往往执着于教材,辅之以教辅材料,导致教学枯燥、思路狭窄、拓展有限、无深度。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尤为关键,小到一个模块,大到一课一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妥善处理新旧教材的关系,要特别注意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新教材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教师要坚决放弃。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师一定要吃透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
(3)不能执着于课本。中学历史教材是历史高考命题的核心资源,但高考命题也会重视其他种类的命题资源(历史资源、历史文学艺术、影视作品资源、非历史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教师要正确认识高考题和教材的对立统一关系。要善于利用教师自身的人文课程资源、学校图书馆、历史音像资料、家庭、社区、历史文物、校本课程、互联网等课程资源。
(4)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师用书的指导作用,在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中进行多种设计选择(以学生为主)。
反思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过程引领着教学方法的新趋势。作为老师,首先要积极应对,掌握至少一两种新模式。关键是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角色关系,必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创新的课堂核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个性创新。客观辩证地审视传统教学法,该教学法还是一种非常好的能看出老师基本功的教学法,尤其是年轻老师,首先要用好这种方法(多看听课,肯定受益匪浅)。我们不应该空谈改革,而必须脚踏实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只拿一个课件,把一节课当“棋子”来读,这是肯定不行的。在课件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两点:
(1)学生实际水平(地区差距);
(2)选择得当,切忌滥用课件,华而不实。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实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反思四: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关注民族和人类命运的崇高人生理想。落实这些培养目标,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中走出狭隘的知识文化圈子,站在文明的高度,促进学生的发展。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道德(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合理部分)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纠正多元文化交往中的错误观念和短视意识,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学生成为道德成长中的“瞎狼”。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快乐成长。关注现实,在自我意识膨胀、人格脆弱的独生子女教育时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合作精神尤为重要,这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忠诚,是历史课程不变的真理,也是历史教师永恒的追求。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3在高中历史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现状,了解不足,加以改进。
第一,做好课前教学反思,保证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很多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时目的性不强,教学设计的连贯性不够,计划性问题缺失。这也直接导致很多老师教学没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学内容不中心,有时甚至跑题。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会过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注重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发现上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第二,反馈课堂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本身的针对性。
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味的讲解自己的知识,很少关注课堂反馈,很少与学生互动或交流,导致老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进自己的不足。教学的针对性很差,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也很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或进行小测验。这样老师可以更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不足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本身的针对性就会大大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第三,课堂教学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因为教师的经验和性格有一些差异,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有一些差异,会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看是否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出问题或不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真正的优化。
第四,注重多元化评价,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往往更具主观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更全面地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更容易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或者直观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教师必须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决不能打击报复,这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没有任何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这可以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非常有利,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符合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