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行政区划变迁史

商朝末年(公元前12世纪),周的长子太伯随弟东征江南,定居梅李(今无锡梅村)。他建城立国,自称“吴钩”,创造了吴的历史。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巫溪县,今属会稽郡。梁武帝元丰元年(公元前110)为无锡侯;政和四年(公元前89年)复置郡,属吴郡。王莽时(公元9年)改称尤溪县,东汉光武帝建(公元25年)恢复巫溪县。三国时,孙吴废弃巫溪县,在巫溪县以西划分为荒地,并安置了一个毗陵殿农队长。西晋太康二年(281),恢复巫溪郡,属毗陵郡。

元元贞元年(1295),无锡升为州,属中书省常州道,江浙省。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巫溪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巫溪县分为巫溪县和金桂县,均属常州府。

宣彤三年(公元1911),无锡收复,在原金桂县设立锡金军政分署,辖原无锡、金桂两县。1911五月,锡金军政分署撤销,锡金两县合并,恢复巫溪县,属苏昌道。16年(1927),无锡县直辖于江苏省。1934-1937是无锡行政监察区(曾改为二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时期,无锡四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西贝、董熙、太湖、吴楠、城西等抗日民主政权。

1949无锡4月23日解放后,经分析,无锡的县、郊区均在无锡市(后划入武进县马迹山地区),市县在一市。无锡市直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是苏南行政公署的驻地。1953 65438+10月1江苏省成立,无锡市为省辖市,从第一到第八共八个区。1956,一至五区分别更名为崇安、公运、南昌、西新、北塘区,六、七、八区撤销,郊区合并。1958年6月,基本形成四区格局,即崇安、南昌、北塘三个城区,1郊区(另说:1959撤销工运区、西新区、郊区)。太湖区成立于1960。1963,太湖区更名为郊区。崇安区更名为崇武区1968,崇安区更名为1978。

无锡县多次易地,曾隶属常州区、无锡市、苏州区。8月25日,1958,肃州区巫溪县划归巫溪市领导。1962年,巫溪县划归肃州区。

3月1983,1实行市管县体制,江阴县、苏州地区的无锡县、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归无锡市领导。市区辖崇安、南昌、北塘、郊区四个市辖区。无锡辖3县4区。

从1987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江阴县、宜兴县,设立江阴市(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1988马山镇设立马山区,包括马尾地区。无锡下辖2市1县5区。

1994调整市区行政区划:钱芳镇管辖金桥、群星、同心、冯春、春潮,新安镇管辖西宅、郭家桥、宅吉、金华、徐明、高浪渡、东屿,梅村镇管辖谢静、京通、香溢、齐心、高田、东屿。

1995年6月,撤销巫溪县,原辖区设立锡山市。

2000年,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无锡总人口为5086586人;其中:崇安区176580,南长区214407,北塘区190124,郊区812270,马山区32385,江阴市1365438。

5438年6月+200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锡山区县级辖锡山市的东亭、东北塘、八士、张静、东湖塘、岗厦、羊尖、安贞、查桥、厚桥、荡口、甘露、红升、后宅。区人民政府驻东亭镇;惠山区现辖县级市洛社、禺期、前洲、西漳、堰桥、长安、石塘湾、钱桥、藕塘、师洋、阳山等12个镇和锡山市的陆域。洛社镇人民政府。撤销马山区,将原马山区行政区划和锡山市县级的钱芳、梅村、新安、华庄、东江、雪浪、南泉、硕放、胡埭9个镇合并到无锡市郊区;将无锡郊区更名为滨湖区。河埒镇人民政府。无锡下辖2市6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