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木伦河干流概况

西拉木伦的走向大致由西向东,一路流经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林西县、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等县,最终在翁牛特旗东部大兴乡附近汇入西辽河,全长387公里(以湟源为正源)。

西拉木伦河,蒙古语,因黄河浑浊而得名。秦汉称饶乐水,三国西晋称乐水,南北朝称弱坠水,隋唐称弱满水,辽朝称漫河(契丹称罗晓葛礼),元朝称烈门林。到了清代,汉字的写法有:斯吉木伦、失落的母林、什拉莫伦、什刺木兰、西拉木伦等。,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黄河。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克旗西南部,有两个源头:一是发源于乌斯吐都宾山西麓的萨令河(萨仁河、萨里克河);其次,它是浑善达克沙地的源头。两源在克什克腾旗浩来呼勒乡汇合后,称为西拉木伦河。干流流经龙口、醋店、金桥、巴林桥、胡日哈、海日苏、太河口至翁旗大兴乡海力图东敖包,出境至开鲁县,与老哈河汇合形成西辽河。整个流域是一个上游宽下游窄的羽状水系。河流全长397公里(从萨令河开始),赤峰市境内355公里。总落差1515m,河流平均比降2.4‰。流域总面积32629.13平方公里,赤峰市32539.438+03平方公里。

西拉木伦河最终经阿鲁科尔沁旗进入通辽市,在开鲁县太和口进入。在太河口,西拉木伦河分为两条支流:一条,部分并入新开河,自西向东穿过西辽河平原北部,汇入西辽河干流。新开河全长376公里,流域面积7900平方公里。另一条支流西拉木伦河27公里后进入通辽市,老哈河55公里后进入通辽市。两条河流在开鲁县苏家堡西辽河水利工程上游4.4公里处汇合,合并河段与东辽河合称为西辽河,是辽河的主流。

根据地形和延伸水流特征,将整条河流分为三段:

源头至白茶河入海口上游河段长174 km(源头为萨岭河),流域面积1512 km2。河流穿谷而过,河道蜿蜒,水流湍急,比降大,平均比降4.4‰,河宽30-50米,水面宽约20米,水深约1米。植被良好,河床稳定。河水的来源主要来自泉水和地下水,水流清澈。

白茶河口至海日苏,中游长120km,平均比降1.9‰,宽100-500m,巴林桥以下宽1000m,水深0.5-1.0m..除木希嘎河、巴尔泰河、查干木伦河源头的部分天然次生林外,该段农业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是该河流泥沙和洪水的主要来源段。

海日苏至西辽河干流为下游河段,长103km,较为平缓,平均比降1.6‰。这条河又宽又浅,没有支流流入。西拉木伦河巴林桥下,干流穿过两侧科尔沁沙地。新开河,原名新寮河、北涝河,清光绪二十年(1894)在西拉木伦(河)泛滥,在扎鲁特右翼旗(今开鲁县苏家堡村南)向东北流动,后在聚星村汇入太布根戈勒,后转向东、东南,在科左中旗小瓦房村汇入西辽河。1940年,伪满洲国封锁新开河口,为下游稻田供水。1945年7月,侵华日军为阻止苏联红军解放东北,下令新开河口,导致河水泛滥。1947解放战争时期,辽北派人堵住了苏家堡大堤,苏家堡到聚星村新开的一段成了干涸的河道。1950年8月,太河口引水工程完工,西拉木伦(河)流量引入太布根河。195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命名为新开河,全长383.6公里,平均比降1/1460,流域面积6943平方公里。

新开河属于重要的人工运河河流,上、中、下游差别很大。从太河口到塔拉干枢纽,左岸多沙丘,右岸多肥沃的农业区。河床又宽又浅,主流左右摇摆。这是一个沙质河床。太河口站年平均径流量5.6亿立方米,水中年平均含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8.9公斤。从塔拉干枢纽新城到科左中旗三合塘枢纽,右岸是农业区,土壤肥沃,左岸是沙丘、草地和零星农田。河道由宽到浅逐渐萎缩至约100米,两岸柳树丛生,降低了河床淤积程度。三合塘枢纽至小瓦房多流平原区,河道深窄弯曲,河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