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京张铁路闻名天下,但最长的民营铁路却鲜为人知,就在南岳镇。

广东台山斗山镇现在是一个很容易被游客忽略的地方。100多年前,中国最长的民营侨资铁路在这里诞生。

到达斗山镇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我打算在这里等车回台城,顺便去看看“陈纪念广场”。逛了一圈,发现小镇的文化底蕴不薄。

在镇中心,纪念广场上有一辆蒸汽机车,是当年的真品,上面写着“1909”“新里”。新宁,又名新宁,民国以前台山叫“新宁县”。这条“晒铁路”以台山为中心,当年南端的终点站是斗山。这条铁路的创始人和总工程师是陈,斗山是他的家乡。

铁路修建于1906-1920,从台山到新会。虽然全长只有140多公里,仅存在30年就被迫销毁,但它是当时中国最长的全资民营铁路。

陈是斗山镇梅塘村人。他去美国谋生的时候才15岁。恰逢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他从筑路工人做起,自学英语,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并在西雅图定居。

之后,他管理了广德和万昌两家杂货店,还参与了西雅图的一些建筑工程。在美国排华浪潮中,他积极维护华人利益,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华商和侨领。

1904年,他怀着实业救国的热情回到了家乡。此时,他已经离开家乡40多年了。

开办纺织厂的想法被当时全国收回通行权的热潮所改变,于是他拿着自己所学和毕生积蓄,修了一条铁路给外国人看,并提出“不要洋股,不要洋贷,不要洋工,以免权利外溢……”在斗山,1906,陈把机车转到180度,宣告了苏宁铁路的开通。

1909年,苏宁铁路一期工程竣工顺利通车,这就是机车上1909字样的由来。

而且非常巧合的是,苏宁铁路和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几乎同时竣工,南北呼应,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光辉的一页。

铁路的开通给附近的村民带来了方便,受到了大家的称赞。1920年,苏宁铁路董事会股东特意在台城站附近立陈铜像纪念。但它在1960年被推倒,然后又重新建立起来。

苏宁铁路给侨乡“金山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机车旁的雕像是按照当时归国华侨的模样塑造的,尤其是地上巨大的“金山盒子”,栩栩如生。

整条铁路以台山为中心向周边辐射。铁路经过的车站都建有集镇。一时间,商铺遍地,货物流转顺畅,生意兴隆。茶馆、餐馆、酒店等。都有,而且发展特别迅速。

在铁路建成之前,斗山只是一个叫大兴的偏僻小村庄。在“有火车的地方就会有繁荣”的时代,凭借斗山开业带来的便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后来成为泰山南部的商业和交通中心之一。

从小镇的旧市场看,似乎有繁荣的痕迹。当年回乡的华侨在斗山买铺买房,路修了,几百家店铺沿路拔地而起。

如今走在街上,没有重建的骑楼依然留着商号的名字,有的则直接盖上商号的新名字,做其他用途。

沿着旧市场一直走。在“陈纪念广场”的两侧,仍有原来市场的遗迹,但其中一些已被修整和色彩鲜艳。一边是“京昌出版社”,上面写着“斗山碉楼”的字样。现在看来已经改成家了,是当年商业繁荣的见证。

还有一个新建的多功能体育馆,显眼而有气势。据说捐赠者曾先生是澳门泰山会会长。

骑马下楼仍然是传统生意,可爱的舞狮特别引人注目。仔细看看最初的咏春拳馆,人们会有些惊讶和高兴地看到小镇上的这种文化遗产。

广场的另一边,也有一排拱廊,比外面的老市场矮,气势稍弱,但人气更旺。几乎每家店都开着,很少有空置的,更像是城市里的步行街,或许是因为离广场近吧。

由此可以猜测,当年老市场的骑楼在规模和经营档次上要高一点,银行和酒店也会多一些。

在整排骑楼的中间,有一个造型和颜色都略显可爱的“基督堂”。真的很少见上面有花瓣,窗户有叶子,很像长睫毛大眼睛的可爱女孩。哪位设计师如此充满童趣?

在我匆忙赶往斗山镇的途中,我只看到了旧市场和“陈纪念广场”。没有这个小小的纪念广场,就是一个普通的路人,很难去了解这段历史。

今天,中国有先进的高铁,甚至为其他国家修建铁路,而苏宁铁路就是先驱。这条铁路的建成,靠的是一个坚持强国梦的人的不懈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尊重。

后记:

查资料,有记载“新宁站(泰山站)”站型是仿照美国西雅图站,也与陈在西雅图的经历有关,但在1995被拆除。可喜的是,泰山站(高铁站)现在的风格是按照拆了的那座建的,所以在进站前,我特意拍了一张照片对比一下。

两个站很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