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人类起源与发展史:华夏民族与华夏国》3

华夏民族和华夏国34。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前403-221年)是中国自东周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时代。历史上春秋与春秋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按照传统的做法,从三族瓜分晋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结束。春秋末期,各国合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是西部的秦国,中原北部的晋国,东部的齐国和燕国,以及南部的楚、吴、越国。战国初期,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岳所灭外,上述诸大国均得以保存。秦燕实力较弱,较强的有晋、齐、楚、越。公元前453年,晋国,六部合并后,形成了赵、魏、韩三部鼎立的局面,四部被灭,史称“三晋”。三晋是战国初期最强大的,经常联合起来攻打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任命三晋为诸侯。自公元前481年,田横(又名)杀齐,专治齐国,形成了“石天代齐”的局面。但战国初期,齐国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然大体向东扩张,但未能与北方三晋争夺郑。吴国灭亡后,越国一度强盛,但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而衰落。公元前333年被楚国所灭。1.战国前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格局逐渐形成。起初,魏国是大国中最强的,但在后来居上的齐国和秦国的打击下,逐渐衰落。楚任命吴起变法,国势颇强,独霸江南。赵国和韩国也相继征服了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之机,将周分为西周(建都望城)和东周(建都巩)两个小国,逐渐占领了周的周边地区。各国只有燕还弱。由于国内政治改革的成功,秦和齐成为东西方的两大强国。虽然在公元前369年称王,但他在龟陵之战(公元前353年)和马岭之战(公元前341年)两次被齐国击败,所以他被迫在公元前334年加入成为徐州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宋也相继称王。各大国一直在拉拢中国,造成了联横* * *的局面。联合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的斗争。这一时期秦国基本占了上风,先后制服了高丽和魏国,重创了楚国,摧毁了巴蜀。齐国没有与秦国直接对抗,仍然保持着东方的霸主地位。赵也有很强的实力。赵武灵王曾经练过“胡服骑射”来灭中山,攻打胡地。2.激烈的对抗战国后期,国家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国违反条约,与秦国结盟,但在齐、韩、赵、秦后援同盟的夹击下,惨遭灭顶之灾。赵灭中山。国力强大。齐国虽与汉、魏、秦交战,但难以阻止秦对汉、魏的蚕食。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方皇帝,宣都放弃了自己的爵位。次年,苏秦、李兑联合赵、齐、楚、魏、韩攻秦,止于高程(今河南习水、荥阳)。秦归还了赵和魏的部分失地,以示和解。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一齐攻之。公元前284年,燕昭王立乐毅为大将军,联合燕、秦、汉、赵、魏五国攻打齐国,入侵齐国都城,占领齐国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国组织反击田单,收复失地。齐国虽然恢复了国家,但是元气大伤,无力与秦国抗衡。之后,秦国的对手主要是赵。在进一步削弱楚国的基础上,秦国积极向东发展,与赵国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秦与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达三年之久。公元前257年,魏新灵、楚春申救了赵国打败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赵虽然转危为安,但损失惨重。3.魏称霸全国。公元前445年,任命进行政治改革,较早实行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第一个强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去攻打赵国。魏军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逼近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在这危急的情况下,赵成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救。于是派田忌为总指挥,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孙膑说:要解开缠在一起的丝线,不能用手使劲拉;劝两个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打架。出兵清剿时,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引起敌人的忧虑。田忌接受了孙膑的建议,领兵杀向魏国首都。庞涓听说大梁吃紧,便领兵回救,连夜赶路。孙膑、田忌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伏击齐军,等待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筋疲力尽。双方一战,魏军全线崩溃,齐军大获全胜。这就是以围魏救赵战术闻名的桂陵之战。不久,魏国和韩国联合起来打败了齐国,转危为安。魏成为中原第一强国。公元前342年,魏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助。齐国还是派田忌和孙膑去救韩国。孙膑采取了增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假装战败撤退。第一天留下654.38+10万人做饭,第二天减少到5万人,第三天减少到3万人。庞涓以为齐军逃得严重,追击。此时孙膑在马岭设下埋伏,庞涓出追马岭时,孙膑一声令下,齐军金鼓齐鸣,万箭齐发。魏军战败,庞涓自杀。这就是著名的“马岭之战”。此后,魏惠王和齐威王加入了徐州,双方妥协,分享了东方的霸权地位。4.齐秦之争逐渐削弱了魏,齐秦成为东西方对抗的两大霸主,进入齐秦之争时期。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此时东方的齐国与秦国平起平坐,双方继续吞并周边弱国,扩大势力范围,同时进行所谓的“合纵”“连横”外交斗争。“合”就是苏秦联合弱国,不让强国合并。“连横”就是张仪破坏联盟,逼迫弱国帮助合并。实际上,“联”和“连横”都是争取暂时盟友的外交战术,目的是进一步吞并土地,扩张领土。齐秦斗争的重点是争取楚国。楚国的国力开始衰弱。5.连横战国初,楚王莫伦任命吴起为灵隐,实行变法,国家富强,一举击败魏,出兵攻秦。离楚去了楚威王。楚国国力相当强大,很可能与秦、齐争霸。楚威王死后,楚国逐渐衰落。楚怀王在位期间,秦国派张仪到楚国宣扬“连横”,力劝楚国永不入秦,并以归还楚商所在的六百里(河南淅川县西南)为代价,立下口头誓言。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了。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要土地时,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约定是六华里,没想到是六百华里。”楚怀王非常恼火,就派军队去攻打秦国。结果,战斗失败了。楚兵八万人被杀,楚将军被俘,汉中被秦占领。楚怀王调动一切力量在蓝田与秦军作战。魏趁楚空虚,攻打楚。齐国没有支持楚国。楚国吃了大亏,从此一蹶不振。此时,齐秦内部的斗争趋于白热化。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96年,齐威韩联军入侵函谷关。秦国被迫归还了一些夺走汉魏的地方,五国撤军。齐国成了关东各国的领袖。公元前288年,秦的赵浩棋自称西帝,尊齐民王为东帝。他用远攻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从而破坏了关东的“纵”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了宋国,一度非常强大,引起各国焦虑。秦国联合燕、楚、汉、赵、魏等国一起伐齐。公元前284年,齐军在绩溪(今山东聊城南)大败。王召即位后,燕广纳贤才,任命为大将军,决心为齐国的入侵报仇雪恨。此时齐国首都临淄被攻陷,连七十余城并入燕国版图。后来齐国将军田单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国军队,收复失地。但是,齐国已经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秦国在“纵向一体化”的斗争中削弱了齐国,开始向东发展。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西北),楚国迁都陈(河南淮阳),秦国攻取吴郡、黔中郡。楚又迁都寿春。楚更弱。6.秦赵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国率军攻打韩国上党郡,郡守向赵国投降。赵国派著名将领廉颇率军防守长平(山西高平),修筑根据地,坚守阵地。不管结果如何,他与秦军相持了三年。秦国宰相范雎派人到赵国耍“两面派”,散布廉颇的坏话。赵信以为真,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骄傲轻敌的赵括到了前线,下令人与人之间的攻击。秦国大将白起采取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迫使赵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作战。在一次突围中,赵括被乱箭射死,赵的40万大军倒在秦国,都在被活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军向前推进,进入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向魏求救,魏派去救赵。因为害怕秦军,我在路上停下来观望。公元前257年,魏之子辛与无忌,盗走王维的虎符,假传军令,挑选精兵八万去救赵。与此同时,楚援军赶到,共同打败了秦军,解除了邯郸之围。这就是“辛盗符救赵”的历史事件。7、秦国与六国秦国虽然暂时战败,但是实力强大,六国没有一个能单独抵抗秦国。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已经完全成熟。公元前251年,燕国被赵国打败,派兵攻打赵国,被赵国打败。然而,在秦国的威胁下,东方六国结成了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新灵联合五兵攻打秦国,在河外大败秦国。公元前241年,赵庞文联合赵、楚、魏、燕、汉攻打秦国,被秦国打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利用形势一一攻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霸的局面结束。经过十几年的休整,从公元前231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到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由封建领主统治的邦联国家转变为专制集权的郡县制国家。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世界民族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