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洗浴的历史
过去,人们常把卫生间称为“混厅”。它的起源是旧浴室的消防员经常半夜起来生火。灶台上有一口大铁锅(锅),就是前池旁边的大铁锅。里面全是水。消防队员把它烧得很烫后,水自然地流入了前池。第二池(中间池)和娃娃池的水不是很热。然后呢?有一个人专门看着喷头,用水桶或者木棍跳进水里,把第一池和第二池混合起来,让它们忽冷忽热。这就是江浙沪所谓“混厅”卫生间的由来。
李斗列举了许多扬州浴场,其中许多都很优雅,与“池”和“泉”有关。浴池多为明矾石,干净清爽。“住持于”是指大池一般在10平方米以上。“间隔几格,靠近的是一个有水有热的大池子”。所谓大池子,就是离铁锅最近的地方。扬州人习惯称之为豆豉。用防水木隔开的木格,防止老人小孩滑进去或者烫伤,方便老百姓烫脚,想得很周到。
“围起来列在厅里的储衣柜,是座厢,两边的是立厢,与小间相通,叫温室。”洗澡的人来洗澡应该有个脱衣服休息的地方。这里也有普通和中高档之分。公用房在两边,炕位比较矮。一般只适合坐着休息,但是洗澡比较便宜。适合每天洗澡的辛苦人士。稍微好一点的炕比较长,衣服格在坐位上方左右,方便脱穿,人也可以躺下休息。更高档的是所谓的“温室”,也就是后来的“雅间”。厅堂虽小但精致,可睡可卧,头池附近的灶台是圆的。在没有空调的明清时期,温室要舒适得多,虽然收费较高,但仍然受到精英阶层和医生的欢迎。
下一句说“茶香,酒绿……”也就是说,当你吃饱的时候,有专门的服务员(服务人员)为你按摩、推拿、准备,是非常舒服的。当然,你要额外付费。
扬州人会洗澡,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可以说是享受生活的一种表现。有人说洗澡是为了卫生,很可能不是唯一的目的。解释不了天天洗澡的人的心理。其实扬州的澡堂是公共社交场所。洗完澡可以喝茶聊天,也是朋友们在这里谈休闲甚至谈生意的地方。熟人经常不期而至,是见面的绝佳地点。扬州的浴室也是新闻发布中心。从世界大事,反腐倡廉,到单位趣闻,邻居种花养狗,无一不是谈论的话题。可以躺着闭上眼睛,听到各种最新消息。遇到想不通的烦心事,就在浴室里洗个澡,躺上半天,然后捶打揉搓,然后就把抑郁驱散了,轻松愉快地出门了。一些沐浴者愉快地坐在浴缸边上,哼着几段“黄儿”和“西皮”。就让他喊,品味他的魅力也很有意思。民国以后,浴室炕位也有所发展,分为长炕和短炕两种,均为木质。夏天是垫子,冬天是床垫。常康分为普通房和雅间。服务水平最好的是苏州唱歌街的“扬州浴室”。一般卫生间门口20多个座位,雅间2-6人。卫生间分为官盆、洋盆、客盆。所谓官盆、洋盆,也就是浴缸,多放在雅致的房间附近,用搪瓷或高级水泥浇铸打磨,配以肥皂和化妆品。
当时扬州的浴室大概有40个左右,按人口比例算,超过一个。大部分是私人经营,盈亏归老板。其中极少数是同事操作的。工人工资按营业额分成一定比例。小服务(轻拍后背、按摩)一般服务员都很满意,所以服务很热情周到。民国后期,扬州只有两个女浴室,分别是扬州浴室女部和双桂泉附属的女林浴室。解放后,又增设了梅岭春天、曲江和淮海浴室和女部。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洗浴休闲中心,不仅配有男女浴室,而且设备豪华,环境整洁,洗浴种类多,服务齐全,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