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是诚实的典范。

“以贪为宝”的子涵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送给了有权有势的官员子涵。子涵没有受到影响。献玉的人说:“拿给做玉的师傅看,说是宝贝,才敢献。”子涵说:“你的宝贝是这块玉,我的是‘不贪’;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你和我的财宝不就没了吗?大家还是自己留着自己的宝贝好!”

那人听了,跪下磕头说:“我一个小老百姓,把这么贵重的宝贝藏起来,实在不安全。为了我自己的安全,我献给你!”于是子涵在城里找了个地方让他住下,介绍了一家加工收购玉石的公司帮他打磨,卖了个好价钱,然后让他带着钱回家当老板。

巩义休嗜鱼。

宫一秀非常喜欢吃鱼。当他成为鲁的宰相时,全国各地的许多人都送他鱼,但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送上门来。为什么不要了?”

他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不能随便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我经常收别人的鱼,我就犯了以权谋私的罪,说不定哪天就被免去丞相之职了。到时候,我这个爱吃鱼的人,就不能经常吃鱼了。既然我清廉,不收受他人贿赂,卢俊就不会随便撤我丞相的职。只要我忍不住撤了职,总会有鱼吃。”这才是真正懂得他人利益和自己利益关系的人!

刘冲

刘崇,字祖荣,东汉穆平人。他是齐谋平王的孙子,也是钟的后代。青年时期,刘崇因“明静”被举荐为孝廉,成为晋安县东平岭县令,政绩斐然。后来,他被提升为张羽和会稽太守,成绩斐然。升任北京后,山阴县(会稽县第一县,今浙江绍兴)有五六个白胡子老头,特地从乡下赶来送行,每人给他带了一百文钱。刘崇不肯收下,只从众多的钱中选了最大的一个收下留作纪念,后人称他为“一元太守”。清朝御史杨惟乔在诗中写道:“做官无非是钱,都是血做的。抛到海底,军博得了一个清名。”

无私无畏的杨震。

说到东汉人杨震,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有些人只熟悉他的“四知”。这个史料在反腐文章中经常被引用。

让我们从这段史料中去认识杨震。杨震在担任东莱知府期间,曾因公务前往昌邑。县令王米本是荆州的才子,由杨震举荐。当见到杨时,已经是晚上了,他从怀里拿出10斤黄金作为礼物。杨真坚决拒绝,说:“故人知君子,故人不知你。为什么?”王米说:“无知于黄昏。”杨真还是不肯,一本正经地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什么叫无明!”看到他如此诚实和真诚,王米不得不羞愧地走了出去。

(英、瑞)哈里(人名)

一代清官——哈利

海瑞(1514-1587)是明代著名的回族政治家。海南琼山(今海口)人,字汝贤,自号冯刚。他从小学习诗词经典,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中选。他先是被任命到福建南平教重庆,后来又被提拔到浙江淳安、江西兴国县,在那里推行清税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司长,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侈,疏于国事等缺点,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被释放。隆庆在位第三年(1569),升任右都。他一如既往地惩治贪官,打击权贵,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实行鞭法,迫使贪官还政于民,因而有“晴空”之誉。出院后被辞退,赋闲生活了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复聘。他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顾问,力主严惩贪官,禁止贿赂。两年后,他在南京去世。

海端一生清官,深得百姓尊敬和爱戴。据说,当他们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人对失去亲人深感悲痛。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家乡时,长江两岸挤满了为他送行的人。许多人甚至为他们的家画了他的肖像。关于他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更广。经文人加工后,编成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宫大红袍》、《海宫小红袍》,或编成剧本《海瑞》、《海瑞罢官》、《海瑞尚书》。海瑞和宋代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