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看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宝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陕西省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由于陕西是一座历史古城,所以出土的古董不仅多,而且珍贵。所以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都很有地方特色,除了少数特别稀有上交国家的,大部分都是原作,没必要临摹。博物馆很大,免费。可以用身份证换票。根据历史顺序,有几个展览区,包括猿,周,秦,汉,唐和唐皇后,以及宗教,唐壁画和唐遗产珍品。后两个我们没去。一是门票贵,二是我们真的没时间,因为之前的都快看完了,下班就去博物馆了,哈哈。陕西荔波的镇馆之宝是一件唐代酒器——唐兽首玛瑙杯。看着网上的图片,真的很漂亮。据说这是唐代最精美的玉器。可惜我们没有去唐朝文物展览馆,所以没有机会亲眼看看。不过其他展厅的展品也不逊色,都是非常珍贵的各个朝代的文物。总之,值得去xi安的陕西荔波看看。以下是一些回味。大秦展厅有些太像咸阳博物馆了,就不赘述了。

旧石器时代的东西,有的是出土原件,有的是复制品。在最原始的时代,可供生命选择的材料非常少。这些看似普通的石头,被祖先们精心划分成劈、砍、砸等不同的功能。人类就是这样脱颖而出的。

显然,人类在新石器时代的各种陶罐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容器的形状和现在的艺术品几乎一样,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工具的升级,而在于人类从狩猎走向了圈养,懂得了种植和培育食物,这绝对是人类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步。人多了,食物也多了,不用花那么多时间觅食,自然就能把心思放在改善上了。

新石器时代的尖底瓶是用来提水的。如图,当它被放入水中时,它会自动躺下。当它装满水时,它会自动站起来。瓶口很小,垂直举起时不会流出任何水。据说有人试过用水桶什么的,要么不会完全垂直,要么提起来就有水流出来。我不确定,但至少这个尖底瓶能做到,可见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智慧不容小觑。

在新石器时代,许多陶器上都刻有符号。虽然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符号现在真的很抽象,但在那个时代,每个符号都必须对应着人们确立的某种意义。我觉得它最大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意识到应该通过符号这种文字的雏形来记录事物,所以人类的智慧已经开始比动物更具有连续性,尽管这种意义在一开始并不明显。

这个时代的人群居的半坡遗址的模式,建造了这样一个村落。村落排列有序,分为制陶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区等。,这是城市规划布局的一个缩影。它的特点是不管是哪个区域,谁家的门,都是面向全村的中心,而不是讲究坐北朝南,这样大家就能互相看见,方便互相照顾。

新石器时代的牙掌是一种礼器,一直到夏商时期还存在。感觉类似于现在祭祀用的香烟,也有说是当兵用的,类似于虎的象征。

Xi临潼区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骨珠项链。就是这么长的一串,都是用微小的动物骨头串起来的。作工不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不例外。

商代末期,各种器物,告别了那些石头和骨头,已经到了青铜器的世界。器皿分的很清楚,比如菜、煮、酒、饮等。,而且他们一点都不马虎。不像现在,脸盆也是用来盛酸菜鱼的,大火炉直接用铁三脚架盛,自助餐杯也是用来盛汤的。

龙葵文爵,商代晚期的饮酒器,只是一个酒杯。我非常喜欢这个酒杯的形状。在那里,有一种霸气。从右边喝,那两个看似多余的东西(呃,不知道叫什么)其实是用来压在鼻子两侧,防止你喝得太大方。如果你抬头做那种没有优雅的动作,就不要用这么有尊严的杯子。当它碰到鼻子的时候,说明杯子里的酒已经喝完了。这时候就会提醒主人,可以给客人加酒了。礼仪就藏在其中。

西周的老师钟诚,看起来很像编钟,但它是用来祭祀祖先的,这在西周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西周用的是鼎制,如图。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周、王侯、卿大夫、高级的士、低级的士可以用什么样的器皿,可以吃什么样的肉,都有严格的规定。所谓尊卑之序,西周开创的礼制,堪比高度集权的秦制,是孔子倡导的制度。

原来的瓷缸,也是西周的,可以清晰的看到各种裂痕,就是出土的时候被砸了一地,被考古学家拼凑起来,然后用绳子拖着固定,当然还有某种粘液。这么完整的拼写,考古学家绝对是玩拼图长大的。

商代中期用“饕餮四足饕餮”一词来形容贪吃、贪得无厌的人。据说龙生了九个孩子,饕餮是其中之一。它太贪吃了,嘴巴都停不下来,什么都吃。最后它没有放过自己,把自己的身体都吃了,只留下了头(一个恐怖的传说)

西周晚期,制作如此精美,上面有鸟,背面有龙。它看起来像一些高端的器皿,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盛水的容器。据说商周时期宴会前后洗手很重要,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洗手。用它来倒水和洗手是很有讲究的。

春秋时期的绳纹陶水道虽然细了点,但是想想这么多年前,你会觉得,哇,当时用的这么宽的水道。

秦国的石鼓不确定是春秋还是战国的。它不是鼓,但看起来像鼓。我觉得应该和石碑差不多,因为周围刻有狩猎记录。这是复印件,原件上交国家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很模糊,忘记了这东西的名字。想起是秦始皇陵出土的,是一个大编钟底座的一小块。出土时已碎成碎片,由专家拼凑而成。

战国时期的镀金蒜铜锅,我的天,已经两千多年了。镀金色还是那么显眼,不得不佩服当时的技术。

战国时期,各种图案的镜子。小时候不知道看的是哪部武侠剧。我以为古人照镜子都是用脸盆盛水看自己的倒影。事实上,镜子已经存在了。

即将进入大秦展厅。有必要说说这个秦字,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尤其是象形字的创造,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这么说吧,这个秦字,上半部分,其实是一个书生字,代表士兵。六国怕秦的地方在于有强大的虎狼之军,所以文人代表秦国的威严,两边各有两件武器,可见兵力和武器对大秦的重要性。下面,是的,不要以为他们的祖先是半游牧民族,所以不擅长农耕。秦可能还占据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咸阳沃野千里。此外,秦国是七国中最早使用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国家,它的庄稼非常好。其他国家挖地窖储存粮食。只有秦早早就建起了地面粮仓。因为地窖容量小,不够存放,所以大秦需要建造更大的容器来存放粮草。反过来又促进了军事发展。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大秦越来越强大。既然粮草农业是国家富强的关键基础,那么禾字就应该是秦字的基础,支撑整个大秦,可见造字的精妙智慧。

春秋时期秦国的作品秦公一号墓出土的金啄木鸟,其实是一只非常小的,差不多指甲盖大小。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么小的工艺品,说明秦人粗中有细,豪气中有细。

秦公一号墓出土的棺材是秦景公的墓。秦景公在位40年。虽然他只是一个诸侯,但陵墓规格公开采用皇帝的等级,也是为了显示秦的野心。然而,当六国逐渐减少殉道时,秦景公仍然使用了大量的殉道。现在看来,真的很傻。只是这木,春秋!长生不老几千年了,龚景挑了块好木头!

秦朝的弩机和铜钹,这种装备看着就疼。弩机适合新手弓箭手,射程远且准,操作方便。铜钹为箭,头部一般呈三角形,刺入敌人更有力。想想吧。插入体内太可怕了。总觉得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比现在的枪炮更痛苦。我想知道是不是只有疼痛。

秦长城烽火台遗址图~如图~看到这里,想起在骊山华清池没看到周幽王烽火台,有点遗憾。

著名的秦之道,桂谷口地图。在咸阳的时候一直想去秦之道遗址看看,但是太远了,最后放弃了。秦致路是秦始皇派蒙恬督修的直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可与同时期的长城和郑国渠工程相媲美。它的初衷也和长城一样,是军事工程。长城是用来防匈奴的,直路是作为军队可以快速到达的军事大道。想起“条条大路通罗马”那句话,原来路也是为了军事目的修的,时期和秦之道很像,稍微晚一点。看来中国自古以来就处于历史领先地位,可惜现在的秦直道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

大秦展览馆,当然是兵马俑最有代表性了。这些兵马俑是从秦始皇陵运来的代表。终于可以近距离看看了。他们真的很精致,而且头发做得很清楚。每尊雕像的外观都不一样,也就是说前面的是最基本的,衣服和发饰都不一样。最新的一个地位最低,头发随便盘着,就是冲在前面的那种罪犯,西装很厚。有的甚至没有武器,基本都死了。第三个过去的,戴着帽子和盔甲,拿着缰绳,本来是站在一辆马车里,在里面的地位是最高的。他应该是个将军,指挥作战。看他的鞋子。和远处那个没拍头像的(原谅我刚才的掌掴)相比,鞋头明显上扬,是高官身份的象征(用趾高气扬形容)

这面墙上有一幅大图,是兵马俑的千面像。这有点令人震惊。如前所述,兵马俑基本没有重复出现。想想也有意思。没有人知道秦始皇长什么样,但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因为他们制作了兵马俑,成就了他的模样,流传千年。

事实上,秦始皇陵出土的陶俑看起来像现代人。历史书上画的古代名人,总让人觉得现代人经历了美的进化。总觉得秦代陶俑比汉代陶俑好看多了。看这个陶俑,表情很有感情,不会沉闷,不会闷。

相比兵马俑的严肃表情,秦代的文官明显表情温和,站姿也少了一点霸气,所以估计服装也有影响。这么热的天气看着他的衣服,我不禁疑惑,古代真的不热吗?好像古代所有的俑,画像,甚至电视剧,衣服都是用长袖包裹的。据说材料比现在凉,但是又凉了...嗯,可能温室效应真的太严重了。

秦始皇陵出土了秦代青铜剑。这太神奇了。关于咸阳博物馆的文章留下了悬念,就在这里。我前面吹过各种牛逼的力量,比如秦国的冶金,兵权。太牛逼了。据介绍,这把剑已经完好无损两千年了。出土的时候一个兵马俑刚压上去,几千几百年那么重。反正是弯了。考古学家把兵马俑搬出来,用报纸包好,放在某个地方。没想到,它自动恢复了,变直了,还有。

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跪像是出土时唯一完整的,因为它们很矮,地面塌陷时由他人支撑。这个动作是秦军射箭之前的标准动作。他们拿着弩蹲下,下一排会装箭,等等。一排会站起来开枪,然后蹲下,下一排再站起来开枪,依次有序。

秦代的铠甲重量轻,移动方便,和上面跪着的人物穿的一样。

咸阳博物馆的问题在这里回答。原来燕国和齐国一样是刀币,韩国和秦国差不多。淘汰点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天圆地方。

每次提到统一的文字,一定是这个马字典。我只想说除了秦国还有楚国,其他国家有点抽象。韩国,那是马粮堆吗?

秦砖汉瓦,即汉瓦、瓦当,是在秦代瓦当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古建筑中覆盖在檐前作为遮挡和装饰。汉代有大量的瓷砖,花纹也不一样。有字有图,不管字有图,都是吉祥的意思。

窦太后陵墓坑出土的彩绘跪女俑,姿势和表情相似。其实我觉得这些俑的脸和现在关中人的脸挺像的。去西安,咸阳,尤其是咸阳,游客少,本地人多。关注过路人,感觉脸挺方的。

还是汉代的兵马俑。就像杨陵的文章里说的,汉代的兵马俑是秦代的三分之一大,而且是一样的,和杨陵的差不多。后排左边那匹瘦马是汉朝土产,右边那匹高大魁梧的马是张骞从西域引进的。

进入汉展厅,“皇后印”玉玺小巧玲珑。这是在汉高祖和吕后合葬的长陵附近发现的。据推测,这应该是吕雉的印章,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枚玉玺。它非常珍贵。

“上林荣公”铜方炉,西汉,天冷时放在一旁取暖。一想到电视上的西壁炉,人就暖和起来,有个烟囱飘出来。我们的烤箱太结实了。取暖会不会很惨?

西汉雁鱼彩绘铜灯设计精巧,造型为一只雁回眸,衔着一条鱼。鱼下面的柱子是灯罩,由两个弧形铜片组成。这是一个开放的状态。通过旋转开合大小,调节防风角度和灯的亮度。最棒的是整只鹅是连在一起的。灯点着后,烟可以穿过鹅的头颈,进入腹部,腹部就会盛水。

带厕所的青釉陶猪圈,东汉时期,这种陶制品当时感觉既不适合装饰,也不适合埋葬(我自己也这么想)。也许只是陶工们闲着没事,照着自家猪圈的样子玩,看多了高院的陶器,反映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却很有意思。我记得我妈老家是猪圈旁边的厕所,还是那种原始的厕所。

西汉酱黄釉,牌子上写着“洗漱用品”。这个我不懂。这么小,古代的发饰不都挺大的吗?我能放什么?乍一看还以为是小炖肉。

汉代的锤子和今天的锤子基本一样,还是铜的好。几千年来一直完好无损,甚至还能用。铁锤都生锈了,更别说用了。

西汉时期的蒜铜扁壶和盛水容器。古代人需要这样的壶来装饰水。现在看起来像军用锅,但是你这么大了,还是铜做的。你不能带着它。把它留在家里。嘴那么小,不方便装水,很重,倒水也不方便。感觉还不如一个摆设~

汉代织布机,复制品

Xi长安区出土的西汉五钱樊氏,这是惊人的,示范性的,就是模型,模子,批量印钱。

这是打印出来的样子。

Xi安未央区出土的西汉金饼,为非流通货币,主要用于馈赠和礼品。金闪闪看起来很美味。

东汉河南出土的青釉孔雀陶灯,人们认为是青铜灯。这手艺,一看就是有钱人才有的。

西汉至今还偶有算盘,其前身应该就是它了。按纵横排列计数,十进制绝对是中国算术史上的一大创造。

汉代的词乐俑造型各异,似乎都是男性。

Xi市灞桥区出土的灞桥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植物纤维纸。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主要因蔡伦而闻名。蔡伦在东汉。记得当时历史老师强调蔡伦改进造纸。也许这种灞桥纸就是第一代造纸术的存货,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多伟大的人啊!

北魏时(四声为谢智)。这家伙是上古神兽,象征公平公正。突然感觉中国古代的猛兽很多,形象五花八门,栩栩如生。但是,现在的怪兽电影多是美国大片。为什么国产电影不好好利用自己的文化元素?

国际大都市唐代的彩绘男俑,世界各地随处可见,他们的衣服装饰都会受到一些影响,让人觉得很有异域风情。不知道这个小雕像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

三色建筑模型,Xi安西郊唐墓出土,墓主人是否用现代烧纸别墅将这些模型带给先人是一个道理。这就方便了研究唐代建筑的专家。中国喜欢一个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的结构。看起来很严肃正式,但是看多了就有点老套了。

唐代兴庆宫莲花纹石柱基础,感觉唐代佛教鼎盛,很多莲花元素突然融入建筑,文化总是相互影响的。

这个时候,唐代的金银器已经不仅仅是青铜器和铁器的时代了,而且非常普遍。有各种各样的器具。金不是金,是贴金,是上面说的基本失传工艺。

唐秘彩瓷碟,出土于唐代法门寺地宫,据说是专门为宫廷设计的瓷器,所以釉配方保密,故称“秘彩”。这个我不太了解,但是看起来真的很漂亮,晶莹润泽,很养眼。就是因为我拍的不好。

三色马~大名鼎鼎的唐三色马真的很亮。唐三彩盛行,很多瓷器、壶、盆等都采用这种工艺。据介绍,其釉色是利用矿物中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呈色机理,经高温烧制而成?

Xi安出土的各种彩绘女俑和玉簪都是唐代胖乎乎的女人。大肚子真的很夸张。感觉这是一个特别爱美的朝代。服饰千姿百态,发髻、画眉、花苞、勾唇等。太有钱了,不考虑温饱就开始追求打扮了。这真的是一种幸福。

彩绘镀金的武官俑和平民俑,唐代的要比秦汉出土的颜色氧化的好看得多。武官一本正经,文官温文尔雅,非常传神,可是我怎么觉得那些风尘俑更好看呢?

打马球俑~唐代的马球是一种骑在马背上用球杆击球的运动。最早出现在汉代,盛行于唐代。它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看到的《大明宫传奇》里有一个打马球的精彩镜头,挺有意思的。但是,如果你擅长骑马,你必须有一个大的空间,它不是很适合现代人打马球。

唐代的彩绘王俑~感觉从唐初开始,开始出现了大量面目狰狞的俑,就像这个王俑,眼睛睁得大大的,双手叉腰,浓眉,看起来很凶。我感觉唐代的这种现象也是受这一时期佛教文化兴盛的影响(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像这样的天王俑其实并不是恐怖的怪物。相反,它们大多是埋藏物。古人认为魂魄不死,所以用如此凶悍的天王俑来保护死者不受阴间恶鬼的侵害,同时也有威慑盗墓贼的意图。

彩绘骆驼,骆驼是丝绸之路开通后非常常见的动物。在各国都来朝鲜的唐朝,各国的人都聚集在长安,必然会有牵着骆驼的外国人。他们用骆驼驮东西做生意。这只骆驼真的很辛苦,东西太多了,两个驼峰几乎看不出来。也许这也反映了当时贸易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