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戏曲中的剧种分类
1967,宜良县云南剧团解散。1979年,以宜良县文艺宣传队为基础恢复了滇剧团,不仅招募了一批滇剧老艺术家,还吸收了一批青年演员,演出了《狸猫换太子》、《猫王》、《三姐妹下凡》、《杨家将》、《樊梨花》等滇剧系列剧目。观众热情很高,滇剧演出日益繁荣。1975后,宜良县滇剧团创作了《田波潮》、《龙袍战士》等历史剧,参加曲靖地区文艺演出并获奖。后来,他创作了民间戏剧《兔仙救龙记》、现代戏剧《野菊花》和《新绿林传奇》,都在昆剧展演中获奖。临沧凤庆县的滇剧历史悠久。最早有记载的时间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刘金玉的《天青班》在那里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后来产生了一批云南戏的戏迷。一些地方官绅集资修建戏台,购买戏服,组织演出,不断邀请滇剧班和著名演员演出许多滇剧剧目。云南戏在凤庆的演出活动扩大了影响,传播范围也更广。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造诣的本地戏迷,他们是土生土长、有文化、干净丑的,有的还下海表演云南戏为生。1933年成立了第一个业余云剧社团“尚友社”。其剧目多为《滇剧大观》、《新滇剧》、《滇剧音乐》等。1935吴本堂、云南大新书店、瑞华书店出版,部分川剧剧目移植。抗战时期,“尚友社”为《木兰从军》、《苏武牧羊》、《岳飞传》等多场演出捐款,所得款项全部捐给前线或灾区,受到当时省政府的表彰。顺宁云南剧团成立于1953,后改为凤庆云南剧团。
经过多年的演出实践,凤庆滇剧团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台词齐全、阵容齐整、唱、念、做、打风格各异、颇具影响力的滇剧演出队伍。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同时,为云南戏曲唱法改革做出了贡献。如赵兴仁的《反丝弦》、《反黄儿》、《五音连禅》等,集向阳、胡琴、丝弦、杂小调于一体,丰富和发展了云南戏的唱法。在演好移植剧的同时,又出了一批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地方原创剧,如《夜梅》、《双冤》、《生日蛋糕》、《借嫁妆》、《晴鸟弄梦人》、《金之火》、《心愿》、《物》、《金秋宴》、《蜂王的丈夫》等。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消费的多样化,这个县的滇剧团自1990解散后,已经很少演出滇剧了,但许多业余爱好者和民间艺人仍然在节假日、婚丧嫁娶等场合组织一些鼓手唱“板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