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黄侃是真正的国学大师吗?

众所周知,民国是一个军阀割据、政治混乱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作家和大师崛起的时代。在民国众多学者中,有三个公认的“疯子”。巧合的是,这三个人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一个是被黄兴称为“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刘。不用说,两人都是著名学者,但这个第三人对他来说不仅有争议,还是矛盾的载体。他就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著名的语言学家——黄侃。

黄侃(1886 . 04 . 03-1935 . 438+00.08)著名语言学家。初名乔乃,后改称乔新,最后改为阚,字季刚,字季子。晚年任居士,湖北蕲春县人。

狂,孤傲,狂,名,善游,读书,骂人,不羁,不拘小节,乖张,特立独行...黄侃给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关键词和轶事。黄侃1886 4月3日出生于成都。初名乔乃,后改称乔新,最后改为阚,字季刚,字季子。晚年任居士,湖北蕲春县人。65438-0905,留学日本,东京师从章太炎,接受小学和经学,是张家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山西大学任教授。他们称他、章太炎、刘为“国学大师”。

辜鸿铭是北大第一怪,黄侃是第二怪。他古怪到什么程度?有几件事可以解释。他在南京中央大学当教授的时候,有个外号叫“教授三不来”,就是“不下雨不下雪不刮风。”说起来,历史上这样牛逼的教授不多,但历史上像他这样的大师也不多。由于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方面的精深造诣,被称为“乾嘉以来的小学大师”、“传统文献学承前启后的桥梁”。现在看来,真的是有多少才华就有多少骄傲,一点都没错。

不要因为天气不好就以为结束了。这只是开始。黄侃每次在课堂上讲到重要的地方,总会停下来对学生说:“对不起,这本古书背后藏着一个很大的秘密。就这点工资谈不上。谁想知道,非要请我吃馆子。”同学们只能傻眼,请他吃饭。

黄侃不仅对自己的学生苛刻,对同事也总是嗤之以鼻。就连当时风头正劲的胡适,一抓住机会就冷嘲热讽。有一次,胡适在一次会议上推广白话文,黄侃为难:“你口口声声说要推广白话文,我看不是真的。”胡适很不解,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只见黄侃不慌不忙的戏谑道:“你修行的话,名字就不应该叫胡适,而应该叫‘你去哪里?’”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欢呼声,让胡适一时无法下台,十分尴尬。

后来在课堂上,黄侃提到胡适和他的白话文,说文言文优于白话文。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胡适的妻子去世,他的家人会发电报通知胡本人。如果他用文言文,他老婆马上就回国了。”如果用白话文,一定要写‘你老婆死了,快回来’11,电报费比文言文贵一倍。”学生们哄堂大笑。此事传到胡适耳中,胡适颜面尽失,但也只能忍气吞声。

黄侃还有一个很大的地方被人诟病为好色。当年的刊物上,有“黄侃文章遍天下,十分淫荡,非我母,非我女,亦非我妻。”意思是只要不是黄侃的老婆女儿,他都能接受。几乎到了可以人妻的地步。据说他一生结了九次婚。甚至有一个学生背叛了她的婚姻。因为无法摆脱黄侃投下的巨大阴影,她疯了,最后上吊自杀。当时人们称他为“不要脸的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痛斥他“没文化没素质”。

但是,无论黄侃多么粗心,他仍然是一个纯粹孝顺的人。他母亲去世时,他吐了几升血,非常受伤。后来他因为生计所迫,到处讲学的时候,也会带着母亲的棺材,一度被人说是美谈。甚至因为太想念母亲,黄侃还特意请老朋友苏画了一幅《梦见母亲坟》,写了沉痛的悼词,并请章太炎写了后记。这幅画成了他的私人珍藏,直到他去世,而每当他的母亲和慈爱的母亲出生和去世,黄侃都会带领家人前来祭祀和悼念。其实,黄侃狂妄自大并不是全貌,他对学术的虔诚和尊重才是他气质的根本。

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著述非常谨慎认真。经典、历史、语言类的书,反复读了几十遍,熟到可以随意引用具体的文章、页码、台词,几乎没有错误。从一个小事件可以看出,他在家学国学的时候,不出门,不吃饭。他只准备了馒头菜,边吃边看书。他见了入迷,居然把墨汁当配菜,嚼了半天,也没发觉。一个朋友来看他,嘲笑他。他还是不知道该笑什么。

黄侃虽然桀骜不驯,不拘小节,但也不敢对读书不敬。黄侃读书特别细致,总是有始有终。当人们中途放弃阅读时,他们会表现出不悦,并指责对方“扼杀了这本书”。最棒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他还有一卷《唐崔雯》的续集没有读完。他口吐鲜血,叹息道:“我这一辈子都在诅咒和杀死书头,我是不要挨骂的。”

黄侃也经常教导学生:“中国之学,犹如山铸铜,海煮盐,永无止境。”意在教导学生,作为学者,要一天天进步,切不可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所以黄侃有一句经典的话:“五十岁之前不要写书。”他认为,学习不应该欺骗别人,而应该对后代负责,所以在没有相应的学术积累的时候,千万不要写一本书来迷惑世人。

不幸的是,黄侃因为饮酒过度,还没到50岁就去世了,胃部血管破裂。虽然他没有出版过任何著作,但仍然是国内外公认的国学大师。狂,孤傲,狂,名,善游,读书,骂人,不羁,不拘小节,乖张,特立独行...黄侃给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关键词和轶事。

我们不禁会想到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他为百年文人树立了不媚俗、不媚、不贵、不俗、是非、爱恨的崇高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