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清朝,从服饰的变化看中国的历史变迁。
唐代妇女的服装可分为三种类型:
1,窄袖衬衫,长裙;
2、胡夫;
3.女人穿男人的衣服。
这三种不同特点的服饰构成了盛唐女装的主流。女人穿胡夫和男人的衣服是盛唐的一大特色。
清代服饰的特点
满族虽然形成于公元17世纪初,但她的祖先却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从晋朝、明朝的女真人到苏神人。肃慎人是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东北边疆的古老民族。他们以狩猎为生,是满族的祖先。满族人的服饰基本沿袭女真族。女真的习俗是“穿白衣,留骷髅头,编发垂肩,用彩丝扎成髻”,是一个“善骑射,喜农耕,喜渔猎”的民族。打猎时,我们常以桦树皮为弓,吹溜溜球之声,唤麋鹿,射之。所以每当下雪的冬天来临,他们都以“皮毛为衣,不进则退。”
第二,满族服饰。
1,满族发型。满族发型和汉族很不一样。汉族人留满发,满族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俗是“半剃半留,辫发垂肩,彩绸”。满族妇女将头发编成辫子,已婚妇女有许多发型和名称,如编发盘顶端的“大头”;形成有两个角的“架头”;头顶梳成左右宽一尺、高八寸左右的“两个头”,又称“如意头”,是满族女性最典型的发型。
2.满族人有穿皮衣的习惯。满族是骑射民族,擅长狩猎,所以不论贫穷,都以皮毛为衣。富人秋冬用“貂皮、青鼠皮、狐皮或羔皮”,穷人用“牛、马、猪、羊、狗或麋鹿皮”做衬衫的裤子。65438-0644年满清入关后,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的提高,满清贵族中穿皮衣之风渐起。
3.满族人有穿箭袖箭衣的习惯。箭袖一般叫马蹄袖,满语叫“哇哈”,是满族长袍中有特色的袖子。箭牌服装是一种马蹄形袖子的外套。它曾是狩猎和战斗的服装,尤其适用于冬季骑马和射击。掌背套有马蹄袖,无论是牵缰驰骋,还是弯弓射箭,都可以保护手背不被冻坏。
4.满族人喜欢穿“旗袍”和“缺袍”。旗袍的意思是“旗女的长袍”。早期的东北,是男女老少常年离不开的衣服,可以做成单、夹、皮、棉等各种款式。清朝统一全国后,旗袍主要是女性穿的,款式发展了,也有了装饰。到了清代,女式旗袍还流行“大袖”。袖子比手长,袖子下半部分的彩绣采用了从袖面开始的各种不同颜色的图案,然后拉出来,别致美观。此外,还有一种体现民族特色的袍服,叫做“缺翻领袍”。袍身右前部约短一尺,可用钮扣与内翻领相连,方便骑乘。
5.满族人喜欢配饰。在满族习俗中,人们非常注重佩戴配饰,其中皮包和香囊是最常见的配饰。河包满语称为“法都”,满语挂“法都”的历史悠久。至于荷包的民间用途,有很多,比如母亲生日,孩子满月,送礼,婚宴等。,除了平时的挂戴,就算是青年男女也不能把钱包作为礼物和信物离开。
第三,清代民间服饰
“滚彩绣”是清代民间服饰的一大特色,尤其体现在女性服饰上。“滚绣彩”是指在服装上不仅镶嵌各种彩牙、挂毯,还增加了刺绣,即农村妇女的头巾、围裙、裙子、鞋帮等。还需要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一些花边图案。
1,长袍,外套。清代满族人常穿的马褂,是清代流行的一种上衣。它节省材料,制作和穿着方便,替代了古代的礼服,容易被后人接受。清代的袍服完整严谨,又是封闭的,所以其形象庄重、肃穆、崇高、不凡,独具一格。他们突破了千百年来被人称道的衣装,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帽子。清朝的人喜欢戴帽子。大致分为:女戴的保暖帽、凉帽、休闲帽、昆秋帽。所谓保暖帽,冬天戴,圆形,帽檐上翘,顶部有红丝带作为装饰。凉帽,无檐,造型颇似东北农村酱缸缸盖上的“酱斗篷”。便帽,俗称“瓜皮帽”,是清代最流行的帽子。老少皆宜,用六片花瓣拼接而成。帽子顶部要装饰一个天鹅绒制成的“大结”,俗称“算盘结”。为了区分帽子的正反面,一个明显的标志——帽子被钉在了帽子边缘的中间,上面装饰着玉石、翡翠等珠宝。坤球帽是妇女戴的一种帽子。其风格类似于男式保暖帽,皮檐上翘。帽子最多用红、蓝、紫三色缎子制成,顶上布满花朵,多以刺绣或金银装饰。
3.阚剑。南方的马甲因其方便、护心,在清代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常穿在袍外,无形中起到装饰作用。按裙型分三种款式:大裙、琵琶裙、直裙。其中“一字形”的正面被称为“巴图鲁坎肩”,意为武士全身所穿的马甲,深受八旗子弟的喜爱。
4.裙子和裤子。清代满汉妇女多穿裙裤,以长裙为主。比如早期的时装,裙子里的褶子里有花纹,在月光下看起来很美。中期流行的“凤尾裙”,用金银线将裙片拼连起来,就像凤尾一样。乾隆年间,女性喜欢穿淡黄色的粉色镶边衬衫和绣花镶边的裙子、裤子。咸丰、同治年间,在凤尾裙的基础上改良为“鱼鳞百褶裙”,即裙子下摆用线连接,使之可以展开和收缩,看起来像鱼鳞。到了光绪后期,裙子又出现了,裙子上有飘带,尖角有金银铜铃,叮当作响。在清朝,红色是女性最昂贵的衣服,红色的衣服经常在节日穿。这种对服装颜色的偏好影响了这一天。
5.靴子和鞋子。清代男子普遍穿靴,也是骑射民族生活的反映。满人入关后,由于气候温暖,经济条件改善,人们不再穿笨拙的皮绒,用布做靴子。按照清朝的规定,只有入朝的官员才允许穿方靴。所以民间男人穿的都是尖头靴,贫富款式一样,只是材质不同。
清代女性注重穿高跟木底鞋,尤其是满族贵族女性。这也是清代最有特色的鞋,后来被称为“旗鞋”。它的风格是把高跟放在鞋的中央,一般都在三寸以上。木质鞋跟用白布包裹,不接触地面的部分大多用刺绣或串珠装饰。根据木底的形状,可分为“花盆底”和“马蹄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