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东北历史
“东北”一词起源更早。在《李周志方志》中,“东北名幽州,其镇山名医巫”。东北三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自古以来一般称之为“东北”,后来一般称之为“关东”,清朝以来也称之为东北三省。在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三个东北三省一般被称为东北或东北三省。后来东北三省西部划入内蒙古自治区,所以内蒙古东部(东五盟)也属于东北。
东北、辽东、关东、关外、东北有先后关系,但具体地域范围差别很大。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设立辽东郡和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范围包括今天的辽宁省和吉林东南部,秦长城的东起点是辽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大将军徐达修筑山海关,从此东北的疆域被称为关东、关外。从历史的角度看,东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东北是指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清朝在东北方向的全部领土。总的来说,西至贝加尔湖、叶尼塞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覆盖整个东北亚海岸线,包括楚科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和千岛群岛。辽东是东北地区东南部的一个地理概念,曾经用来指代广大的东北地区。历史上的辽东曾包括汉泗郡(朝鲜半岛汉江流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狭义的东北是指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三省,或东北四省(包括内蒙古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