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四川隆昌的总结?具体点。
2008年,全县辖2乡16个镇,面积7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9.5万亩,与上年持平,基本农田31.5万亩,森林覆盖率261%。
年末总人口77.73万人,增长0.6%;出生率为9.5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5‰。
隆昌是全国水禽基地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三农”工作先进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县、中国石牌坊之乡。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74亿元,增长15.3%。
第一产业增加值6543.8亿元,增长5.4%。
农林牧渔比例为30.1:0.8:61.9:7.2;第二产业增加值47.32亿元,增长2.01%(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42.9%);第三产业增加值265438+8200万元,增长12.6%。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68.6%和25.2%。
乡镇(中小)企业增加值55.6亿元,增长19%,从业人员53543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4409元,城乡比为2.5∶1,劳务输出213260人,收入1321万元。
全县粮食总产量24.76万吨,增长11.2%;油料作物产量8300吨,增长18%;水果产量2.2万吨,增长14.9%;蔬菜产量183200吨,增长7.4%。
生猪出栏70万头,增长6.62%,肉类总产量6.76万吨,增长8%。蚕茧产量430吨,增长0.2%。
水产品产量654.38+80万吨,增长24.6%。
良种覆盖率种植业90%,畜牧业45%,渔业(水产品)65%;无公害农产品覆盖率种植业30%,畜牧业65%,渔业(水产品)40%;合同农业的覆盖面为种植业40%,畜牧业10%,渔业(水产品)20%。
公路里程1421 km,其中:农村公路1158 km,密度1790 m/km2,18.3 km/万人。
农村方言总数为61,510,增长7.2%,占全市的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7亿元,增长2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43.8+0.7亿元,增长37.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47亿元,增长11%;全年农业投入654.38+0.25亿元,占支出的654.38+0.4%。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32亿元,比年初增长24.52%。
各项贷款余额6543.8+0.905亿元,较年初下降4.08%,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贷款26943万元。
全年农业保费收入4923万元,增长82.5%,各类理赔赔付金额336万元,增长128.6%。
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有1、3、12家。
普通中学35所,学生34284人;小学125所,学生44536人;7 ~ 12岁正常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公共图书馆有1个剧院,1个文化馆,18个文化站,65500册图书。
全县有医院、卫生院26所,床位1541张,卫生技术人员1752人。
参加新农合人数614510人,参合率97.65%,农村低保19000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4326人。
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万亩。
天然林保护工程:继续贯彻“上山严管,上山搞活”的方针,禁止采伐天然林,停止一切已批准的采伐指标,实行树木常年保护,按要求将20.498万亩森林管护任务分解到人头,实行责任管护,有力地推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向预期目标迈进;天保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4000亩,人工育苗2000亩,封山育林2000亩,占任务的100%。
全年义务植树80万株,培育新苗65438±0.93亩,培育各类苗木360万株。
【1】水禽产业:已形成以隆昌家禽鱼苗市场、杜英羽绒为龙头,集水禽养殖、育雏、家禽鱼苗销售、肉禽、羽绒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
全年出栏小牲畜10637400头。
养殖业:成功推广“稻、稻、鱼”、“稻、鱼、鸭”、“鱼鸭混养”、“无米养鱼”四种模式,建立了鱼苗养殖、稻田养鱼、水产品批发的产业体系。全县养鱼面积1.2万亩,水产品产量1.8万吨,是全省万吨渔业县。
生猪产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大户”的产业模式,以维尔康兽药、普加特饲料、乐圣种猪场为龙头,完善了从养殖、配种、仔猪养殖到饲料加工的产业链;该县每年屠宰70万头肥猪。
蚕桑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以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银华公司为龙头,完成了种植、养蚕、缫丝、丝织产业链;建成优质蚕桑基地4万亩,年产蚕种2.5万粒。
麻竹产业:形成了以县乡两级竹产业协会为纽带,以全县及周边县(区)6万亩基地为基础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全县种植麻竹3万亩,年产竹笋65438+50万吨,竹叶300吨。
历史的发展
隆昌于1949年2月5日解放,隆昌县人民政府于18年2月6日成立,隶属卢希安县。
1952 1月,卢希安地区变更为隆昌地区,机构迁至隆昌县;1952 65438+2月20日,隆昌地区变更为泸州地区,机构迁至泸州。隆昌属于泸州地区。
1960年7月,泸州区撤销,隆昌归宜宾区。
1968,专区改为地区,隆昌属宜宾地区。
4月1978,隆昌改为内江地区;65438年6月至0985年6月,内江地区改为内江市,隆昌自此归内江市管辖。
[2]
编辑此行政区划。
隆昌县辖1街道办事处,16镇,2乡。
1街道办事处(古湖街道办事处)、16镇(金鹅、石翔、圣灯、黄家、龙市、碣石、石磨、胡加、遇见、山水、双峰、项英、周星、云顶、离石、石燕桥)、2乡镇(石燕桥)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6.4万人。各乡镇人口(人):金鹅镇(含古湖街道办事处)160283山川镇24768石翔镇48152圣灯镇28730黄家镇55091双凤镇45879龙市镇53450项英镇37265界石镇43236石碾镇34035。09312遇见镇13636石岩桥镇47447李市镇14761胡加镇47879云顶镇38014桂花井乡13023普润乡20070 1949 65438+。1978年4月,隆昌县由宜宾划归内江。
1997,隆昌县面积760平方公里,人口74万,辖4个乡12:金鹅镇、圣灯镇、黄家镇、山水镇、界石镇、龙胜镇、双峰镇、石碾镇、石岩镇、石翔镇、项英镇、胡加镇、云顶乡、周氏镇。
县政府设在金鹅镇。
2000年,隆昌县辖16镇2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745033人。其中:金鹅镇160283山川镇24768石翔镇48152圣灯镇28730黄家镇55091双凤镇45879龙胜镇53450项英镇37265界石镇43236石碾镇34037周星镇19365438。438+03636石岩桥镇47447李市镇14761胡加镇47879云顶镇38014桂花井乡13023普润乡20070 2004年,隆昌县辖16个镇(金鹅、石翔、生生)。
2009年2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9]4号)同意在隆昌县设立古湖街道办事处。
辖巨星、星星、罗星、星星、金星、宏伟、卫星、建设、春光、望城、全飞、谷雨、工农,行政区域15上游村,谷湖街道办事处设在谷雨路233号。
运输
隆昌被誉为“川南门户”。重庆直辖后,成为“四川东大门”。
隆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四川出川出海的大通道,是川东南的陆路交通枢纽。
成渝-成渝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穿县而过;云贵至黄龙(隆昌至贵州黄桐)铁路;龙纳(隆昌至泸州)高速公路;云川(川滇)东路;川西-龙牙(隆昌至雅安)公路;2009年,成渝城际铁路开工建设(350 km/h)。
经济发展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4.74亿元,同比增长15.3%,位居全市第一。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7.32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65438+8200万元,增长12.6%。
隆昌先后被列为全国水禽基地县、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全国外贸出口经营权县、四川省经济发展“一线”重点县、四川省享受内陆开放城市优惠政策县、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被评为全国食品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
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贸工农”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目标,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深化企业改革,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城建、旅游等第三产业,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让出资源、让出产权、让出市场、让出效益”的“四让”原则,切实增强对外开放实效,努力把隆昌建设成为川东南交通枢纽、商贸大县、工业强县、旅游新县,促进隆昌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川渝合作龙场试验示范区四川龙场经济开发区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十大重点开发区之一。
2008年,隆昌县正式获批建立“川渝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
园区规划面积10.44平方公里,主要承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纺织羽绒、食品三大支柱产业。
力争三年建成“百亿园区”。
2008年,“化学工业园”启动。占地2平方公里的龙昌化工园区以龙桥化工为依托,采取“企业办园”的模式,重点培育特色化工产业,形成以二甲醚和食用二氧化碳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
园区建设将重点实施“525工程”,即五年内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产值达到50亿元。
2009年,“浙江工业园”启动,总投资20亿元。位于龙场工业园,规划面积1.900亩,计划四年建成。
目前用地500亩,2010年6月底竣工,2013年项目全面竣工投产。
园区建成后,年税收可达3.6亿元,可就业7000余人。
电摩、纺织、家纺、小家电等首批7个项目签约落户浙商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