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史的启示。(1500-2000字论文)
血腥黄昏:事故背后的必然性
68年前,在一个令中国人民难忘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撼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试图强行进入宛平古城进行搜查。被拒绝后,他们加了枪,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只是近代日本侵华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人早就觊觎中国这片沃土。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现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吞并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随后的70年间,日本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很多是针对中国的。1894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省和澎湖列岛;10年后,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展开,迫使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入大陆”的梦想和膨胀的野心,让这个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益最多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侵华大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如果你想征服世界,你必须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人已经掩饰不住要彻底奴役中国的野心。
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快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挑起了侵略中国的序幕,随后将枪口对准了内蒙古和华北,步步推进;1932,挑起上海“1.28事件”;1933,占领热河省。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教授严旭认为,中国在某地抗击日本侵略可能是偶然的,但与日本展开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战却是必然的!
中国和日本为什么会开战?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一个岛国可以逐渐侵吞一个国土面积几十倍于它的大国?历史学家的评论一针见血:日本侵华战争是其军国主义野心膨胀的结果。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战争是精神上的较量,也是物质上的对抗。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日。然而,虚弱的国力、国家毫无防备的事实和未做好战争准备的人民的士气,让西方观察家惊讶于中国人民顽强的战斗意志,但也预示着中国人民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中前景黯淡。
我们再来看看中日两国在战争时的国力和军力对比。
1937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60亿美元,中国16亿美元。日本钢铁年产量580万吨,弹药年产量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但钢铁年产量只有4万吨,弹药年产量几千吨。这些武器主要是进口的。
就军事装备而言,日本海军的吨位是654.38+0.9万吨,是中国的0-30倍。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只有305架。近百万人口的中国军队,只是数量上的优势。战争初期,1日军师团的军事装备是1日军师团的3倍。战争中后期已经是中国的8-9倍。
武装到牙齿的日军,让欧美列强不敢轻视,而中国只有软弱的中央政府和几十个支离破碎的地方政府,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和技术水平还处于“前现代化”状态。谁都知道弱国和狼一样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
在淞沪战场长达三个月的战斗中,中国投入兵力70余万,伤亡20余万。据史料记载,当时正面战场全营连队阵亡的情况并不少见,通过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每天往往在一万人以上。从西部大陆行军到东南华北前线的川军官兵,没见过坦克车,有的战士还有大刀长矛等武器。他们像羊入虎口一样上了战场,甚至见敌未捷身先死。据统计,中央军事学院1.929至1.933年毕业的25000名青年军官中,有1.000人在全面战争的前4个月死亡,占死亡人数的40%。
回顾人力与火力的历史,我们不仅为血战感动,也为实力不佳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却总是呈现出一种苍白和悲壮。周总理曾在那次战争中感慨道: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但是在对待帝国主义的问题上,我们要讲实力。只有国家的整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推迟了50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积累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完全丧失殆尽。
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从九一八事变到8月1945,按照1937的比例,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被掠夺钢材3350万吨,煤炭5.86亿吨,粮食55亿吨。要知道,6543.8+000亿美元相当于国民党政府277年的财政收入和26年的工业总产值,是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华战争要求赔款总额的几十倍。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先增强,发展需要稳定。这是屈辱的历史和悲惨的同行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