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00艺术大师和65,438+00人生启示录,带你领悟人生真谛,驶向更美好的彼岸。
艺术史上的每一幅经典画作都是generate灵感和激情的产物,它唤醒我们的心灵,把我们带到身体无法到达的远方。
一个人的艺术修养越高,对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就会越深刻,而艺术大师往往有着更敏感的心灵和对生活真谛更敏锐的洞察力。
在这里我将与大家分享10位艺术家的画作和生活故事。希望你能理解他们。
01
达芬奇:为求知而求知。
列奥纳多·达· 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多面手。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解剖学、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土木工程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画是最著名的两幅:不到三张A4纸的《蒙娜丽莎》和高4米、宽9米的《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古怪的性格可以概括为:任性的完美主义。他迟迟不交稿,一生都带着《蒙娜丽莎》这幅画,不断修改完善,想起来就画几笔,直到去世。根据现代技术分析,这幅画的颜料有20多层。“色彩透视法”和“光晕画法”都是在修改《蒙娜丽莎》的过程中发明的。达芬奇在题材和技法上的探索和不断创新,推动了西方艺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达芬奇的启示是:为探索而探索,为求知而求知。他这样做不是出于生存等原因。他测量了人体的每一部分,计算了它们的比例关系,并研究了啄木鸟的舌头...这一切只是出于好奇,纯粹的好奇。
02
艾尔·布莱希特·丢勒:关注你自己。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1471—1528
丢勒是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著名的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和艺术理论家,他二十多岁时就以高水平的木刻版画闻名于欧洲,被普遍认为是北方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丢勒一生创作了近10幅自画像,涵盖了素描、速写、版画、油画等多种技法,清晰地勾勒出了他的一生。因此,他被称为“自拍之父”。
丢勒的自画像举世闻名,不仅因为他英俊的外表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要知道,从中世纪开始,在西方基督教艺术中,肖像只能刻画神,而人则被认为丑陋卑微。在当时,自画像被认为是对艺术的亵渎。然而,丢勒认为艺术家是一个肩负使命的自然人,不能被世俗的舆论所压倒。13岁时,丢勒画了他人生的第一幅自画像,这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第一幅自画像
丢勒用他的自画像向世界宣布他是谁。在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他关注自我价值的有力证明。关注个体,充满颠覆性的勇气,是文艺复兴先驱丢勒留给我们的启示。
03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米开朗基罗?米开朗琪罗
1475—1564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达芬奇并称“文艺复兴后三大杰出人物”。他追求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影响了艺术家三个世纪。他的代表作包括《大卫》和《创世纪》。
与达芬奇同时出生的米开朗基罗压力很大。即使他尽力了,他也想和达芬奇竞争。他在创作西斯廷天顶画时,独自一人站在断头台上,高昂着脖子,用了四年时间才留下这幅面积约500平方米、300多字的史诗巨作。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我们追求艺术不仅仅是靠天赋,还要靠克服孤独和努力带来的艰辛。就像他说的,“如果我知道我为掌握技能所做的努力,我就不会觉得这么神奇了。”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有力证明,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实践看似不可能的想法。
04
拉斐尔·桑西:跨越式增长
拉斐尔·桑西
1483—1520
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在他短短37年的人生中创作了300多幅精彩的作品,尤其是他以圣母玛利亚为主题的绘画,赋予了玛利亚神性之外的母性光辉和女性美,将古典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经过后人的研究,拉斐尔在绘画时使用了“黑匣子”技术。黑匣子是一种光学仪器,类似于现在的投影仪,可以将图像投射到指定的平面上,可以大大提高绘画的效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有时候我们不必结巴,而是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也是拉斐尔在短暂的一生中如此多产的原因。
我们不否认大师们的天赋和努力,但真正让他们成为大师的,是他们有意无意做出的正确选择,以及隐藏在选择背后的规律的力量,放大了他们的努力,使他们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
05
让·弗朗索瓦·米勒:回归平凡
江泽龙小米
1814—1875
法国巴比松学派创始人之一让·弗朗索瓦·米勒以“农民题材”闻名于世。他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画家之一,他的乡村风俗画在法国画坛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米勒的作品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法国农村,讴歌了农民,描绘了工人阶级的命运和悲伤,既描绘了他们的淳朴和对劳动的热爱,也表现了他们保守、虔诚和顺从的弱点。
当时法国刚刚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的风头完全盖过了农业。但此时的米勒,却俯下身子关注被时代抛弃的农民,认真描写普通人和普通生活。在米勒的画里,有最原始的人们对大地、自然、生命的感受。只有回归平凡,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
06
克劳德·莫奈:敢于颠覆。
克洛德·莫内
1840—1926
法国著名画家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尤其擅长光影的表现。“印象”一词源于他的代表作《印象日出》。
莫奈最突出的标签是“颠覆”。莫奈颠覆传统绘画技法,颠覆绘画主题,甚至颠覆画家的绘画习惯,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
莫奈发明了一种绘画方法,叫做“色彩分割”。本来应该混合在一起的颜料,没有混合就直接画在了画布上。当我们从远处看他的画时,那些色块会因为我们眼睛的“视觉混合”而混合在一起,浑然一体,非常漂亮。
迷上自然的莫奈还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连作。他会围绕一个主题连续作画,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地表现同一场景的不同面貌。一个干草堆,他不知疲倦地画了30多幅画,而他的杰作《睡莲》,一* * *就有近200幅画。凭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创新追求,莫奈在西方艺术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07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美丽是永恒的。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841—1919
著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最擅长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甜美悠闲,脸庞明亮,手细腻。在他的作品中,很少看到人间疾苦,大多充满温暖和微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带给人们愉悦和满足。
但雷诺阿在47岁时患上了风湿病。在接下来的30年里,他每天都受到风湿骨痛的折磨。69岁时,他甚至瘫痪了。后来,他僵硬变形的手指甚至拿不住画笔。他不得不让他的家人把画笔放在他的手指之间,通过转动他的手腕来画画。但他并没有被病魔打败,而是继续着对美的追求。他说:“痛苦转瞬即逝,但美丽永存。”只有内心感受到世界美好的画家,才能用笔给世界带来欢乐。
既然痛苦总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我们不往美的方向看呢?只要我们心中有光,光就会照进我们的心里。
08
亨利·卢梭:超越规则
亨利·卢梭
1844—1910
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法国后印象派画家,40岁开始自学绘画。他的画天真而原始,著名的毕加索和马蒂斯都是他的忠实追随者。
卢梭的画看起来很粗糙。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他不擅长处理人物的肢体,甚至扭曲了他们的比例。但也有批评者说:“自学成才的卢梭,因其笨拙的构图和视角而受到嘲讽。但如果他受过训练,我们所知的现代艺术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有的人受困于生活的琐碎,有的人不甘平庸,在彷徨中挣扎前行。卢梭在他的绘画中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逃离单调现实的梦幻世界,这就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
09
保罗·高更:仰望月亮。
保罗·高更
1848—1903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大师。高更的画朴实无华,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洁而形神兼备,富有形式感、秩序感、节奏感和节奏感,装饰性和形式美感强。他对色彩的运用激发了综合性,并为原始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高更后来去了远离城市的塔希提岛,在那里他完成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作品。在塔希提岛,高更找到了他一直追求的东西——一种不受规则和文明束缚的活力。他的画里有色彩斑斓的热带丛林和热带岛屿原住民。他的画似乎脱离了西方艺术史,把我们卷入了另一个时空。
当文明不断前进,也许只有回到原始,才能认清自己,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毛姆把高更的故事写成了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当所有人都在看地上的六便士时,肯定有人先抬头看月亮。
10
文森特。梵高:华丽的燃烧
文森特·梵高
1853—1890
荷兰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画作,具有强大的力量和感染力,色彩斑斓奔放,造型狂野夸张,笔触粗犷厚重,表情直白简单,仿佛是在激情的支配下自由获得的。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梵高一生中很多时候都是贫病交加,但透过他的画,我们看到了他那颗饱满而温暖的心,流淌着最纯粹的情感,以及无尽的热切期待和憧憬。梵高说:“完美的作品诞生于艺术家的灵魂。我宁愿死于激情,也不愿平庸地活着。”世人喜爱梵高,是因为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对生命无尽的热爱。
叔本华曾说:“生活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它是生活的积极因素。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苦难不完全是让人难过的坏事。所有的苦难都点燃了梵高艺术生命中燃烧的火焰。
生命是短暂的,但艺术是永恒的。历史上名画浩如烟海,每个时代都有感人至深的作品。如何知道哪些名画值得一看,了解这些引人入胜的名画?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很有分量的书——致敬大师系列。
“向大师致敬”系列的全部四卷
彩色风景+彩色静物+素描人物+素描人像
向西方大师的经典致敬
欣赏复制站立工具
全彩高精度印刷
成千上万幅大师画作
这是一套适合临摹和欣赏的西方大师的图片。整套书包含四本书,分别是《致敬大师:色彩风景》、《致敬大师:色彩静物》、《致敬大师:素描人像》和《致敬大师:素描人物》。作者团队远赴欧洲,走访欧洲各大博物馆,拍摄了数千张欧洲名画和建筑的实景照片,最大限度还原世界名作。这套书既可以用来欣赏,也可以作为绘画训练的实用手册,还可以作为西方绘画简史来读。
画作按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进行编绘,全方位呈现西方大师近500年来的作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会遇到很多艺术家。
《12》这本书呈现得很精彩,全彩高精度印刷。读者可以近距离观看大师们高超的绘画技巧和风格,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把这套书带回家,就像拥有了一个小博物馆,里面收藏着世界各地的艺术藏品。
参考资料:
《致敬大师》系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