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著名历史事件,求专家解答。
扬州十日是1645(清南明弘光元年、顺治二年)的一个事件,发生在清军入侵扬州城,屠杀城中平民之后。由于南明将军史可法对当时清军的拼死抵抗,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陷扬州后,在扬州进行了大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初写下了《扬州十日》,记载了这场屠杀持续了十天,因此得名“扬州十日”。关于扬州旬的记载主要来源于《扬州旬》。但这本书长期被清廷禁止流通,导致大多数人对清末以前的大屠杀一无所知。直到清末有有心人从日本带回这本书,“扬州十日”事件才广为人知,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了舆论准备。据《扬州十日》记载,清军入侵扬州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屠杀,后来收集了80多万具尸体。但近年来,有人对王秀初所著《扬州十日》部分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指出《扬州十日》存在一些矛盾,其中提到的死亡人数也明显夸大。在他们看来,从南明军队、扬州守军、清军、居民人数等主要方面来看,一般可以解释《扬州十日》中关于清军至少屠杀80万人的说法应该是夸大其词,但历史上真正发生的应该是第五日的10万人左右的屠杀。说到“嘉定三屠”,需要从“剃度令”说起。清朝对于让汉人剃光头脱离满制是非常谨慎的。弘光向朝鲜投降,豫亲王多多进入南京后,有这样一则公告:“剃头是本朝的风俗。今天,当士兵到达时,他们将刮去他们的武器,而不是他们的话,或他们的士兵,或他们的人民。你将不得不在不懂法律的情况下自己刮胡子。之前有个不要脸的官员先刮了胡子,这个国家已经被人唾骂了。特秀。”(明代南略)然而,这一政策不久后就发生了180度的变化。原因有二:一是政局有了意想不到的快速进展,半个江南都投降了。除了东南和西南,满清已经基本控制了整个中原,绥靖战略达到了目的;第二,汉族官员火上浇油。一些投降的官员虽然换了主人,但他们不甘寂寞,或自动剃发以示忠心,或写信建议,寻求赏识。清朝觉得适当占领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疑虑也就打消了。同年六月,多尔衮颁布了剃光头的严令,说:“顺从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违抗者,以重罪负责。”剃发对当时的汉人来说是心理上无法承受的。“父母是身体赋予的,不应该受到伤害”是几千年来的伦理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剃发不仅违背传统,也是一种侮辱。因此,这一政策不仅遭到传统知识分子的抵制,也激怒了下层民众。于是,渐渐平静下来的江南又蠢蠢欲动了。就像当时很多江南市镇一样,南京投降后,嘉定曾经“在路上发了财,出城迎接,竞相用黄纸本《清顺民》在门口揭露,封了城的印,封了郡的印”。1911年6月24日,各地爆发暴动,各地官民纷纷揭竿而起。嘉定总指挥吴志奎的反应是赶走清政府派来的县令,占领城池。当时,李成栋正在追击占领崇明岛的残余明军。他闻讯从吴淞回来镇压部队,嘉定第一次大屠杀开始了。七月初一,两军交战,因为吴志奎的正规军已经去了崇明。当地“乡军”虽然聚集了数百人,但都是平民,熙熙攘攘,拥挤闭塞,属于乌合之众,没有纪律,更谈不上组织和战斗力。虽然李成栋的部队不到5000人,但他们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士兵。战争一开始,李成栋就带着骑兵进攻,乡村士兵四散而行,互相践踏,被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李成栋用大炮攻城,“震了一夜,裂天崩地,炮硝铅屑落在城内房屋上,沙沙如雨”。嘉定城破的第四天,李成栋下令屠城,让手下大肆劫掠屠杀。明代朱注《嘉定益友年谱》记载“兵士每遇人,需唤献宝,入时取腰裹之,意味深长。当你遇到另一个士兵时,你可以像以前一样拿着它。我没什么可提供的,就不用砍三刀了。当一切都耗尽的时候再杀。所以,满路都是丧尸,而且都是伤痕累累。这种反复的砍,不是一个人能造成的。”大屠杀持续了一天,大约有3万人被杀。“从西关到龙歌镇,满江都是浮尸,无处可航”(《嘉定益友纪事》,下同)。另一方面,李成栋“扣押民船,将黄金、丝绸、儿童、牛、马、羊等装了300多船”,满载而归。杀戮的恐怖没有吓到人。当李成栋离开后,四散奔逃的人们又聚集了起来。一个叫朱颖的反清义士带领50人进城,集结人马,再次控制了嘉定。“乡兵重聚,就把剃了头发的人杀了。因沿路烧杀抢掠,硝烟火光四起,护发旺盛。”李成栋派徐元吉去镇压,因为嘉定居民闻风而逃。这一次,目标主要是郊区。“方圆几十英里内,植被都被破坏了。当城市没有主人时,尸体堆积成山...民间烟断了。”特别是外冈镇和龙歌镇,因为组织了镇兵抵抗,几乎被烧光。这是嘉定的第二次屠杀。抵抗的余波仍在继续。8月26日,绿营造反,吴淞守备将军冯仙友的部下吴,与冯一起向投降。然而,这是一场无望的起义,很快就被铲平了。李成栋愤怒了,嘉定又遭受了一场灾难。吴映洁发生叛乱屠杀平民,嘉定城内外两万多人被杀。这是嘉定发生的第三起大屠杀。嘉定三屠后,从此“由远及近剃发,谓之清顺民云”。残酷的血腥终于镇压了叛乱的余波。李成栋因平定江南战功卓著而升任江南巡抚,但不久又被调往东南平定南明的龙吴王朝,战功累累,但更有吸引力的江南巡抚一职却被另一位统帅刘亮佐取代。值得一提的是,清王朝在李成栋之后,作为多多的急先锋,充当了进攻扬州的前驱,他还参加了“扬州十大”,但扬州究竟发生了太多大规模的屠杀行为,已无法考证。可以说,李成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民族罪人。至于后来的反清,无非是觉得自己总是被人当枪使,欲望得不到满足,但李咏的许诺更有吸引力。事实上,他投降李咏后,曾一度控制南明军政,但他的垮台更快。如此反复的反派,败的可悲可叹,死的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