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体是谁发明的?

宋体是中国明代雕版印刷中出现的字体,不是个人字体。

原型是对宋代楷书基本笔画(如点、撇、压)的模仿,但由于使用木材作为活版印刷,为了符合木材的自然纹理,楷书由斜横变为竖横;同时因为减少损耗,竖笔加粗。到了明代,这种字体逐渐脱离了楷书的面貌,成为一种成熟的印刷字体。

起源

我国宋代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当时的活字字体都是楷书。宋代印刷业有浙江、四川、福建三大产区,这三地的楷书字体各有特色。浙江出版的字体大多模仿欧阳询楷书,四川的模仿颜真卿楷书,福建的模仿刘公权楷书。

宋朝被金朝打败后,为了翻印北宋留下的书籍,在南宋都城临安的彭北街上建立了许多出版社(称为“书坊”),其中就包括陈奇的陈宅书坊。陈宅书店出版的书,楷书字体很有特色。这种字体,后人临摹,就是近代所谓的“仿宋”,也是宋体的基础。

临安印的一些书,明代再版了,只是字体改了:横画是线形的,粗细变化比较固定。在1553(嘉靖三十二年)出版的《墨子》中,宋体的基础已经形成。万历年间,这种字体因刊数迅速增加而流行起来,成为现在所知的宋体。

宋体虽逐渐流行,但因其书法缺乏艺术变化,被明代文人批评为“匠体”。宋体东传到日本,被日本称为明体。清代印刷以宋体为主,康熙字典也用宋体。但康熙又规定现行版本的字体要改名为宋体,导致了汉语中的“明体”与“宋体”之争。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原名秦体字。这个说法在1988出版的小说《第二肖像》、1991出版的儿童百科《万物集成》等一系列自媒体中都有提及,但并不属实。

发展

日本的明朝风格(日语:明朝Style/みんちょぅたぃ?不是tai),因美国人威廉·甘布尔于1859年将美国长老会出版的六种字体引进日本,并指示日本人制作电镀字体,因抄袭明朝万历年间的字体而被称为“明式”,日本沿用至今。

现代字体是宋体印刷的。后来,按照西方文字加粗和意大利文字的方式,在汉字印刷术中也创造了加粗字体。目前,宋体、黑体、仿宋体、楷体已成为汉字印刷中的四种主要字体。“宋体”是一种字体的总称,很多字体都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