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简介
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本质上是一部独立的史书。
《左传》作者司马迁班固都说是左丘明,现在普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人写的。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历史巨著和文学巨著。它是中国第一部有详细叙述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子同治简》),所以《左传》只能说是最早的详细。
相传是春秋末期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始于路引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第四年(公元前464年)。它以《春秋》为基础,通过描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轮廓,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为《左氏春秋》,东汉时改称《春秋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亮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作者
[编辑此段落]
无名氏的作品。
其编年与《春秋》大致相同,仅晚十七年。
不同于《春秋》的大纲形式,《左传》
系统具体地描述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重大事件。
《左传》的作者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写的。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谱》说:“鲁君子左丘明,恐众弟子异端,各有主张,失其理。所以因为孔子的《史记》,就成了左的《春秋》。
“唐代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写的。
此后,许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
叶梦得认为作者来自战国时期;郑樵的《六经与奥林匹克》被认为是战国时期的楚人;朱以为是后楚左氏倚相;项安史以为是魏人所为;程端雪认为是伪书。
清代纪昀至今认为是左丘明在《四库全书目录》中所写。
清末康有为一口咬定是西汉末年刘欣伪造的。
但《左传》在刘歆之前已被许多人抄袭或引用,康的学说难以成立。
今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宪认为是战国时鲁人左氏所作。
当代学者大多认为是战国早期的人写的。
据杨伯钧考证,成书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86年之间。
《左传》思想
[编辑此段落]
《左传》具有鲜明的政治道德倾向。
其观念更接近儒家,强调等级秩序和宗法伦理,注重老少之别,也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可见,这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思想进步。
作者要求负责领导国家的统治者不要放纵私欲,而要考虑整个统治集团和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这些地方都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左传》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从广义上讲,它仍然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叙事作品。
与以往任何一部作品相比,其叙事能力都显示出惊人的发展。
很多复杂多变的历史事件都可以有条不紊的处理,复杂而不混乱。
其中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
作者善于把每一场战役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他对战争的远近起因、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规划、对抗过程以及战争的影响,都写得简明扼要、严谨有力。
这种叙事能力对后来的历史作品和文学作品都有重要意义。
而且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往往用更细致生动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左传》对后世《战国策》和《史记》的写法影响很大,形成了文史结合的传统。
《左传》的内容
[编辑此段落]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书籍。
资料的范围包括皇家档案、鲁的书、诸侯国的历史等。
编年史基本按照《春秋》十二公的顺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交战、结盟、征服、婚丧嫁娶、篡位等。,对后来的历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代皇室的衰落和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种礼仪规范、法律法规、社会习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季节、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等进行了记载和评述。
金范宁评价《春秋三传》的特点时说:“左氏华丽富贵,其失也是巫。
谷亮是清澈而优雅的,但它的损失是短暂的。
《公羊》辩切,其失也俗。"
《左传》是研究先秦史和春秋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史学,尤其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补充和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既记载了鲁国的史实,也记载了各国的历史。不仅记住政治事件,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是改变《春秋》的流水账法,代之以系统的、有组织的编纂史书的方法;不仅记住了春秋时期的史实,还介绍了很多古代史实。
这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由于《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化倾向,强调等级秩序和宗法伦理,注重老少之别,还表现出“以民为本”的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时期儒学的重要史料。
《左传》虽非儒家经典,但自学者立传,后附《春秋》之后,逐渐被儒家奉为经典。
《左传》在魏晋时期受到学术关注,先后被郑玄、杜预注释。后来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经典。
《左传》在史学上的地位,一直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启《史记》、《汉书》的重要古籍。
《左传》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擅长描写战争,所以有人称之为“互相切书”;他还擅长刻画人物,重视记录文字。
《左传》的文体
[编辑此段落]
按鲁十二公的顺序,记载了各方面的历史,共654.38+0.8万字。
1.殷公11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12年)。
2.桓公18(公元前711-公元前694年)
3.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62年)
4.龚敏2年(公元前661-公元前660年)
5.诺公33年(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7年)
6.文公18(公元前626年-公元前609年)
7.弓玄18年(公元前608-前591年)
8.呈贡18(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73年)
9.相公31年(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42年)
10.召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41年-公元前51年)。
11.丁公15(公元前509-公元前495年)
12.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94年-公元前468年)
13.书末附四年丧公及志伯之死。
《左传》的文学色彩
[编辑此段落]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不同。它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性的历史散文。
第一,文学剪裁与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
第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生动立体。
第三,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
第四,擅长写外交辞令,理财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