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的历史背景

清华的建立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00年,德、英、法、美、俄、日、意、奥等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11各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带着国耻的印记诞生在中国。清华自建校以来,始终与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紧密相连。

清华学校的建立

1908,10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起草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规则:从退费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前四年每年至少要派遣100名学生赴美留学。如果第四年送400人,从第五年开始每年至少送50人去美国,直到“退款”用完。被派遣的学生必须“体格健壮,气质纯正,外貌完整,家庭背景干净,年龄适宜”,具有中文水平的文字和文史知识,英语水平能够直接参加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的讲座。规定其中80%要学农业、机械工程、采矿、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剩下的20%要学法律和政治。双方在互派留学生的同时,还商定由清政府的外事部门负责在北京设立赴美训练学校,如有需要,还将在中国其他城市设立分校。这是后来清华学校创办的原因,也是“赔款学校”名称的由来。

1909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旅游美学馆,隶属外交部和教育部,负责选拔学生赴美旅游,筹备成立旅游美学馆。外交部左承祚议周子琪为总经理,外交部委员范元廉、外交部候补主任唐国安为之。旅游美学办公室最初在北京东城侯炜胡同租了一间民房作为办公室,后来搬进了时嘉胡同。

1909年8月,旅游美学办公室招收第一批学生直接赴美留学。630名候选人中只有47人被录取。这些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清华校长的、金邦正,著名化学家张,著名生物学家冰之。从5438年6月到10月,唐国安带领他们去美国学习。他们是清华历史上第一批留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