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的历史

1912 65438+参议院10月2日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纲》规定“临时总统有权指挥海军和陆军”,同时规定这一权利通过陆军部、海军部和总统军事参谋部总参谋部行使。陆军部和海军部负责军政(军政),总参谋部计划军事力量的使用(军令)用于国防。65438年10月3日,临时政府任命黄兴为陆军参谋长,黄忠英为海军参谋长。陆海空三部都是和平时期的指挥机构;战时,总统设立大本营,直接进行军事指挥。此外,南京警备总督许受命主管南京警备和治安。

武昌起义后,省盟和立宪派相继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军政府和民军。由于各省人民军队基础不同,装备、组织、战斗力也参差不齐。其中云南、浙江、福建、武汉、南京等地以新军为骨干,官兵素质更好,战斗力更强。而那些依靠帮派成员为骨干招募流浪儿,将青林编入军队的,纪律差,战斗力弱。至于每个省的人民军有多少人,连总参谋部都不清楚。我们只是收到各地人民军的电报,要求发序号和发工资,最后没有派人员去编。

孙中山于65438年6月6日+10月6日下令颁布陆军临时编制,具体内容如下:

1.废除满清军队户口和八旗的军事编制,以传统的汉军编制和西军编制整编军队;

2.废除满清军队名称:镇、协、标、营、队、排、棚。以古代的“李周”为母,参照汉代历史上军官的姓名,改为师、旅、团、营、连、排、班。

3.教师是战略单位。

军队编制实际上更加灵活。以步兵为例,部队的编制和人数如下:名称、军官人数(以步兵为例)、军长、30000师、师长、65438+旅长、3000团职、300营职、100排长,其中师是基本战略单位。旅以下单位兵种单一,不含其他兵种。即步兵旅不会包含骑兵、炮兵等兵种,所以常以“番号+兵种+旅”的形式以旅命名。

从北伐战争结束到七七事变爆发的近十年间,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多次整编,每次都是以不同的组织进行整编。中原大战后,十九年建制成为南京第一个正式建制,大部分军分区都是按照这个建制进行整编的。“宅在家里,忙着外面的世界”时期,“组织者”的设立是理想的,但并没有广泛实施;为了“剿* * *”,一些军分区采取了“反匪师”的编制。1935军队颁布的“指导员”和“整理员”编制,有高有低,但执行起来有障碍。直到1936才按照“调整师”的编制,对20个一线师进行了有效的整编和充实。战争前夕,终于修改了“调整师”和“整理师”的编制,地方军队也按照中央的规范进行了整理。战前,国民党军队的整个建设过程曲折、拖延,进度突兀,但整个建设过程中引进的编制总体处于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