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水稻亩产量是多少?

2014 10 6月10,经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超级杂交稻示范片”亩产突破1000公斤,创造了1026.70公斤的新纪录。

《管子轻重甲》记载了春秋时期的水稻产量:“到年尾,要收一百亩,但收一百亩不到二十分钟。”一户人家一年耕种100亩地,一直保持在20亩以下。春秋战国时期的亩很小,三亩半相当于现在的一亩,管子说的百亩其实只有三十亩。“中”是容量单位,可以装130升,可以装80斤大米,20个中就是1600斤。30亩耕地总产量1600斤,平均亩产53斤。这个产量大概代表了春秋时期的最高水平。

《汉书·食史》引用战国时期李悝的话说:“今一夫五口人养,管理百亩地,(亩)每年收一石半。”五六个劳力耕种100亩地,平均亩产1.5石。“石”也是一个容量单位。战国时一石约盛20升,米为12斤,1.5石为18斤。前面说了,战国小,三亩半等于一城亩,一亩能产18斤。三亩半能产多少?63公斤。所以李悝的话翻译成现在的说法,就是五六个劳动力耕种30亩地,平均亩产能达到63斤。

嵇康《论养生》记载魏晋产量:“一亩十蹄,谓良田,亦称天下。”如果一亩地能收10吨粮食,属于高产。魏晋时期的亩比春秋战国时期大,大约一亩半等于现在的一亩。当时一亩收益10,等于一亩收益15。15当时多少钱?相当于现在的150升,可以装90公斤大米。也就是说,魏晋时期的高产田可以做到亩产90公斤。

近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闵先生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统计了唐宋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平均亩产量:

唐代亩产138公斤;

宋代亩产225斤;

明代亩产333公斤;

清代亩产278斤。

更多信息:中国历史上水稻亩产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