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镇有哪些名胜古迹?
祠堂建于光绪年间。
饶平县海山镇是一个海滨镇,上冈村东北有一座烟楼山。燕楼山南有一座祠堂,建筑面积几乎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单层灰木结构。乍一看,没什么特别的。二进祠堂由正殿、东厢房、西厢房和两个库房组成,中间隔着一个天井。
看这祠堂门口的石匾,不难发现,上面刻着四个阳朝大字,门联上写着:“八家同心,花萼明丽。”门腹有八块石刻,内容为秋、李、赖、薛、田、叶、周、柯八姓的由来。堂内,柱联写道:“集八家为联宗,佩佩辽阔,三河五湖源远流长;成堂而* * *拜,连绵延绵,枝叶缤纷常大笑道
看了这些文字描述,不难发现,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祠堂。八,不是姓,是量。原来这个祠堂是八姓建的。住在祠堂旁边的李益昌老人告诉记者,上冈村人口不多,但姓氏很多。在过去,宗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清光绪丙午年(1906年)初,上冈村深受敬仰的李氏第十六孙李亮泉先生,为了与邻里和睦相处,积极倡导各姓氏联合建庙。这一举措得到了村里8个姓邱、李、赖、薛、田、叶、周、柯的热烈响应。于是,大家慷慨解囊,当年10月祠堂落成,11月初一庆祝。
各姓子弟捐款重建祠堂。
“八氏宗祠”建成后,每年正月初二,八氏成年男性聚集在宗祠“食台”;十一月初二,八大宗亲入教祭祖。平时宗亲们也喜欢坐在庙里,聊聊农村的大事,为以后的发展着想。很快发现,姓氏日益团结,各民族和睦相处,呈现出人口繁荣、庄稼丰收、政治和谐的可喜局面。
据老人介绍,去年恰逢祠堂成立百年,各姓氏后人踊跃捐款重修。许多能工巧匠也自告奋勇来装饰修缮,用粉笔粉刷,祠堂体系如旧,材料易新,吸引了各路游客驻足欣赏...
专家
声明
海山文史专家徐家怀认为,在姓氏宗亲观念非常严重的清末,联合数量悬殊的八个姓氏建宗祠,在潮汕也是一个奇迹。寺庙建成后,减少了姓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增强了团结协作互助、和谐* * *的氛围,无疑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现象对今天维护农村稳定、创建和谐社会有许多借鉴和启示。
龙符寺位于广东饶平县海山镇上港村以西约20英里的登娄山脚下。这里环境幽静,地形独特,有“仙人骑鹤”之胜。《清潮州府志》记载“龙符寺建于新宁都城黄芒山,晋时”。据《饶平县志》记载,宋淳酉年(1241-1252)为一僧人重修。另一座庙碑记载:“大宋刘祖师捐庙地并扩建。”清乾隆年间,对净慧大师进行了修缮,民国时期,对青青大师和心玺大师进行了重修。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改造是1996,由光辉法师主持,香港圆明讲堂,在大师的帮助下,各山长老,十好朋友,海外侨胞,集资一百多万元,进行全面建设。寺基占地三亩,三堂六院九天井加一座藏经楼,雕柱飞檐琉璃顶。
山门为牌坊式建筑,有一个正门和两个侧门,墙上点缀着竹缝花窗。额头上的“龙符寺”二字是赵朴初的一位老居士所写。有一对对联:“龙运昌明,福田广种。”进山门便是前厅,供奉着高大的金刚雕像。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寺、藏经楼、祠堂等建筑。藏经楼地势较高,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寺庙。寺内有三块石碑,珍藏一部大藏经。还有三个铸有“玄武飞来”的青铜香炉,每个重500斤;龙钟烧鼓,钟重一千八百斤。
僧人弘毅大师、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海上画家任政、苏施黄为寺题词或碑文。
龙符寺现任住持广惠法师,64岁,广东饶平县人,1948出家。师从信溪法师,现为监所文瑶法师,51岁,广东揭阳县人,1981年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