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路介绍?

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滇西缅北反攻胜利后,中国军队修建的一条公路,从印度东北部的雷多到中国云南昆明。下面就让建设网的边肖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条被称为“抗日生命线”的高速公路吧。

史迪威之路

史迪威公路是中国军队在1944年滇西缅北反攻胜利后修建的一条公路,从印度东北部的多雷到中国云南昆明。在枪林弹雨中向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5万多吨急需物资,被称为“抗日生命线”。它从印度东北部边境城镇雷多出发,到缅甸密支那,分为两条线:南线经过缅甸巴莫、南坎,到中国万鼎。北线经过缅甸的甘巴里,经过中国的厚桥口岸,经过腾冲到龙陵。两条线路最终都与滇缅公路相连。

公路之谜

24转之谜

一支车队正在缓慢而艰难地攀登凯瑟琳的史迪威高山公路,180度的20多个弯道叠加到山顶,构成了世界公路的一大奇观;这张照片拍得很成功,也全景式地展现了抗日战争国际走廊。很早以前就刊登在中外报纸上,使“二十四拐”成为著名的“滇缅公路”或“史迪威公路”或“丽都公路”的象征。所谓“转”是指道路的转弯。照片上很明显可以算21转,但不知何故日本人只算“20转”——当然大部分转算一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一个地方,而且是在中国。这个事实毋庸置疑!

直到2004年,一位认真而执着的中国二战史研究者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声称到处寻找“转24”照片的位置。过程曲折难找,却在贵州晴隆县城郊找到了——原来“二十四拐”不在云南,而在贵州,从而纠正了57年来滇缅公路“二十四拐”的谬误。

然而,对“二十四转之谜”的解读并不能完全按照良好的初衷继续下去,一些人转而猜测“二十四转”的“省籍”之争,争夺这个金色的符号。好在有认真的学者根据这条抗日公路的修建历史做了详细的考证,指出了英文和中文、中美军队、名称、时空的演变,说明不管这条公路和“二十四拐”现在属于哪里,都是中美对日军艰苦斗争的象征,这段历史不会改变。

公路的起源

新国际频道

“七七事变”后,当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迫切需要打开一个新的国际通道连接昆明和腊戍,缅甸在西部。从昆明到万鼎,要修下关到万鼎的547.8公里公路,要经过地形地质极其复杂的滇西横断山脉的最后一个支脉,要翻越高黎贡山等6座大山,要翻越怒江、澜沧江等5条深谷急流,还要翻越8座悬崖。时间紧,任务重,气候环境恶劣,施工条件极差。这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最艰巨、最庞大的工程。1937,10年6月,国民政府下令尽快完成云南20万农民工的招募工作。总工程处设在保山,下设灌阳、杨云、鲍云、宝龙、龙路、路路六个工程处。

用力开路

据介绍,龙陵县县长不时同时收到云南省政府“集贸信”和一副手铐的紧急命令,责令限期完成县城工程的土方工程,否则县长将带着手铐来昆明接受处罚。县令来庐江,也是这么干的。他拿出省政府的急令和手铐,对土司和大队长说,我是巡回官,你是世袭土司。如果庐江的道路建设不能完成,我还得拉着你去跳怒江。从1937,11到1938,12个县的各族人民,带着自己的口粮和行李,扎营千里,冒着瘟疫,断了路,一腔热血为国捐躯两三千人,短短八个月。罗斯福驻华特使詹森在视察后说:“中国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这种勇气和毅力实在令人钦佩...一是缺乏机械,二是纯粹的人的发展,得益于沿线人民的辛勤付出和辛勤劳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达不到的。”

并肩作战

随着车辆、道路的修建,以及司机和技工的短缺,我们从海外招募技工。以爱国侨领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总会发出祖国的号召,立即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赶回南洋的华侨机工3200人,开动滇缅路上近三分之一的军车,与国内约6000名机工并肩作战。

到6月1945,“中印公路”顺利开通——从印度雷多出发,经缅甸密支那,与滇缅公路分两条线连接。65438年10月25日,滇缅公路应正式通车,即“中印公路”。据悉,蒋介石在庆祝仪式上宣布:“我们打破了敌人对中国的包围。请允许我以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名字为这条路命名,以纪念他的杰出贡献,并纪念他指挥的盟军和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役中和修建这条路的过程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但史迪威早在三个月前就去了冲绳,并因过于傲慢而离职回国,令蒋介石不快。滇缅公路变成“史迪威路”的时候,江主席打了史迪威一巴掌,补了他的脸。

公路相关性

建设“中印公路”

国民政府军“五虎上将”之一的魏李荒(1896至1960),出身于行伍。曾在孙中山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在国军中担任要职。因“涉嫌”与八路军友好合作,被剥夺军权。1943年7月,再次被起用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在缅甸作战时,修建了“中印公路”,并成功地与中国驻印部队联手开辟了中印公路,赢得了滇西大反攻。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魏,常胜将军”,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勋章,并升任盟军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

孙立人,印度陆军新38师的指挥官,被誉为“东方的隆美尔”。攻克密支那后,升任新军将军。1945年初,在滇西与中国远征军共同打通滇缅公路,圆满结束了第二次缅甸战役。日本投降后,率军收复广州,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军”。

但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正规军打不过* * *的野战军。魏被任命为东北“剿总”总司令,并被视为“被动”而被软禁。他在1949离开香港,回到北京,而不是去台湾省。“天下第一军”被派去夺取东北,也被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打得溃不成军。孙立人后来被扣上台湾省“有预谋的兵变”的帽子,被长期软禁,直到1988。

小说中的高速公路

天下霸唱《失落的国度:薄雾笼罩女人》中的描述:幽灵公路和大象门:1944。滇西、缅北反攻胜利后,中国军队修建了从印度东北部的雷多到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在枪林弹雨中向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5万多吨急需物资,被称为“抗日生命线”,被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任命为美国的军事参谋长。修建史迪威公路时,美国陆军工程师参考了缅甸一座寺庙里的古地图,上面描绘了野人山的“大象门”。象门是一个深谷,环境阴冷潮湿,据说是野象埋骨的地方。根据这张古地图,美国陆军工兵像蛇一样修建高速公路,希望打通英军留下的废弃路段,既省钱又能连接护城河。不幸的是,他们最终失败了。这条位于缅北山区僻静一隅的路,渐渐被世人遗忘,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鬼路”。

公路改造

二战后,由于种种原因,史迪威路的大部分路段都被废弃了。其中,印度的路况尤其差。从重做延伸23公里。由于塌方严重,年久失修,该路段已无法通行任何车辆。由于行政和安全原因,延伸到印度-缅甸边境的剩余36公里路段已经关闭,并于2004年重建。改建后的史迪威公路全长约65,438+0,724公里,起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途经缅甸,止于中国昆明。印度境内61km,缅甸境内1031km,中国境内632km。史迪威公路在中国的路段已于2007年4月竣工通车。

史迪威路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中国、印度和缅甸,中国和印度也多次提出重建。中国市政府特别是云南省地方政府一直积极推动,不仅多次升级改造云南省昆明至保山、腾冲的公路,还选择新的路线,修建昆明至大理、保山更直更宽的高等级公路,缩短原有路线长度,并主动帮助缅甸改建腾米公路,解决了史迪威公路全线贯通的最大困难。相比中国的积极行动,印度虽然很重视史迪威公路的重建,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具体行动。早在1998,印度东北部七个邦就签署了重新开放史迪威公路的联合合作计划。但直到2004年,该计划仍未启动。据称,阿萨姆邦是印度分裂主义活动密集的地区,印度政府担心重开史迪威公路可能间接壮大分裂势力。缅甸政府的态度也对史迪威路能否真正重现昔日辉煌至关重要。2004年5月,缅甸联邦政府正式批准云南公司帮助重建史迪威公路的合同。

史迪威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的最便捷通道,也是中国进入南亚市场最便捷、最具经济吸引力的陆路通道。中印边界绵延数千公里,却没有畅通无阻的陆路通道,极大地制约了两国的人员和经贸往来,也限制了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印度议员阿隆·萨马(Aron Sama)发表题为《史迪威公路——中国西南地区与印度、缅甸、孟加拉国贸易合作的断裂带》的文章,呼吁加快修复这条公路。他说,印度次大陆的东北部是地理意义上的东南亚的开始。这条公路也被认为是APEC提出的泛亚公路和铁路的断裂带。史迪威路的重新开放将把中国东部和东南亚的新兴生产基地与印度和南亚其他国家的广阔市场连接起来。

以上是建设网介绍的史迪威路(24转)信息。

更多关于标书写作和提高中标率的信息,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