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的纽扣有什么区别?
周朝,中国开始采用裙下袄制。男女都在外套里面穿两件衣服。礼仪要求也相当严格。朝鲜有负责制作礼服的官员,文武官员在做仪式时必须穿礼服。当时服装的使用比较规范,服装体系也比较完备。“新”字出现在《周礼》和《礼记》中,反映了周朝的礼仪。“新”字是一个互相系在一起的结,也就是心结。根据我收藏的西周青铜纽扣和国内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纽扣使用。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战国文物中,圆形、椭圆形、兽头形和不规则形状的纽扣,已经用蓝色、苹果绿和浅灰色的绿松石制成。每个都有一两个小洞。有的雕刻花纹,造型独特,绚丽多彩,有奇妙的蜡光光泽。纽扣收藏里还有用小石头、贝壳、动物角、核桃、椰子壳等做成的简易纽扣。可见,在西周时期,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纽扣了。
14世纪,中国将纽扣引入欧洲,对于还有点衣冠不整的欧洲人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节日。在那个时代,相当整洁地系上脱下外衣的长袍是一种荣誉和特权,男人们不再拨弄那条不太听话和粗鲁的布带,他们的举止也随之改变。一些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用金银、珍珠、宝石、钻石、犀牛角、羚羊角、象牙等贵重材料制作纽扣。因为装饰品,他们的态度变得有点傲慢。法国有国王路易十四,1。创纪录的在一件皇家长袍上镶嵌了3万颗珍贵的纽扣。那些美女用户少,更喜欢打扮一下坐在大厅里接待亲朋好友。顶多是扣子挂在腰上,起到服装的作用,让人觉得身份刚刚好。
16世纪,在贵族妇女中,流行从手肘到手腕,再从脖子到腰部缝制大量钮扣,作为绳结和装饰。18世纪初,随着英国、德国、法国等国钮扣加工厂的开设,绣有图案的钮扣将闪耀在具有设计理念的衣服上。锡合金纽扣已经取代了其他产品,成为大众使用的纽扣。军装上铜纽扣的装饰,让漂亮的军装熠熠生辉。总之,这期间使用的纽扣材料五花八门,贝壳、珍珠、玻璃、水晶、皮革、水牛角、玳瑁、竹子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不到50年后,工业化的英国已经有了雕花钢钮,在钢坯上雕刻出多个小平面,因此光洁、精致、美观。这种纽扣到了浪漫的法国人手里,被进一步演绎成了漂亮的通孔图案。
19世纪初,饰有通孔的低价压铸钢纽扣取代了前者。1830年,手工布纽扣被机器布纽扣取代。与此同时,一种通过加热动物的角和蹄并染色而重塑的纽扣也进入了流行阶段。
20世纪初,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纽扣制造材料的出现。现在世界上80%以上的纽扣都是合成树脂做的。纤维素、聚苯乙烯、聚乙烯等塑料制品风格各异,层出不穷,不仅颜色鲜艳,而且成本低廉。目前,除了合成树脂制成的纽扣外,还有一批纽扣产品:装饰石纽扣,是一种低档宝石。因为它们颜色漂亮,硬度高,可以加工成圆形的板材,镶嵌在金属底座上。一套高贵典雅的虎眼石纽扣可以卖更高的价钱。
电镀金属丝纽扣,出现在16世纪英国制造业之都伯明翰,一直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一个镀银纽扣可以卖到5英镑以上。
外壳按键是一种回归简约的尊重。曾几何时,它们已经在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的货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衡量商品的价值早已远离社会,但做成装饰品的纽扣依然优雅,闪烁着自然美。日本人对白蝴蝶和黑蝴蝶做的纽扣情有独钟,视其为上品。
此外,很多有钱人的衣服上也经常出现一些昂贵的纽扣。这时候这些纽扣已经失去了衬衫的味道,变得更具装饰性,给人一种花钱如流水的感觉。
虽然纽扣小得看不见,但人们往往可以透过它们看出一个新国家的特征。比如涂上朱砂、刻上复杂图案的纽扣是中国的特产,饰有精美画作的陶瓷纽扣是法国的名品;彩色玻璃纽扣是波西米亚的代表作品;象牙纽扣是由南美棕榈树的果实制成的,这些果实是在窑中烘焙的。它们充满了野性的风俗等等。总之,一颗小小的纽扣不仅能给生活带来无数的便利,还能给服装增添无穷的光彩,让人倍加珍惜。
纽扣也是一种文化。就像大多数富裕的公民可以影响一个社区一样,西方的作用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令人敬畏的,几乎达到了忘我的钦佩,甚至复制了在右边缝纽扣的习惯,这就是为什么纽扣在右边。时间久了还是觉得特别适应。
女人的扣子之所以在左边,是因为很多年前,生活在西方的那些蓝眼睛高鼻子的小姐们,还处于养尊处优的环境。他们的规则是,上层阶级将完成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包括系那些小扣子。不然就会在人的眼皮底下拿着胸衣帽子丝袜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于是就有一个女仆躺在隔壁准备把小姐打扮的漂亮端庄。为了方便丫环扣扣子,女装的扣子和男式的是相反的。
另外,有些人赋予纽扣浪漫的意义,第二颗纽扣是情侣间最好的礼物。第二个按钮,在心脏的顶部,是给心脏所属的人的。也就是要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因为第二个按钮偏向心脏,所以第二个按钮相对代表心脏!
最著名的纽扣的故事与拿破仑先生的命运密切相关。拿破仑的一生充满了伟大的传奇,许多人崇拜他征服世界的伟大力量,甚至无数人亲吻他的坟墓。“世界上没有比他更伟大的人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拿破仑。这位军事天才一生用兵,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些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代代相传。然而1812年远征俄国的失败改变了他的命运,法兰西第一帝国逐渐衰落。1865438+2002年5月9日,在欧洲大陆取得一系列辉煌胜利的拿破仑离开巴黎,率领一支60万大军浩浩荡荡远征俄国。法军凭借先进的战术和猛烈的炮火,仅用几个月就直捣莫斯科首都黄龙。但是俄国人实行了清场、烧房、埋粮的措施,整个城市变成了一座没有人的死城。远离家乡的法国军队立即陷入了许多困难。法军入城时,市中心燃起熊熊大火,莫斯科城四分之三被烧毁,6000多栋房屋化为灰烬。俄国沙皇亚历山大采取了加固城墙和清场的措施,使得远离家乡的法军陷入了食物短缺,失去了干草和燕麦,大批军马在途中饿死。军用辎重因为没有控制的驾驶员而不得不被摧毁,然后冰冻的气候让这种严峻的形势雪上加霜。饥寒交迫,1812年冬天,拿破仑的军队被迫从莫斯科撤退,沿途60万士兵被冻死。到12年初,拿破仑的军队已经从战争时的60万人变成了不足10,000人的小部队。
是什么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世人常将其失败归咎于战线过长和后勤供应不足。然而,加拿大的一位化学家最近在他的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小纽扣是导致拿破仑60万大军覆灭的罪魁祸首。
据美国探索频道报道,加拿大卡普拉诺学院科学与艺术系主任彭妮是著名的化学家。莱克特在他的新书《拿破仑的纽扣:改变世界历史的17分子》中透露,变成粉末的纽扣很可能在拿破仑的惨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据书中记载,当时拿破仑在俄国士兵的制服上使用锡纽扣,在寒冷的气候下,锡制品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粉末。因为衣服上没有扣子,面对冰天雪地,战士们都是敞开胸襟的。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许多人被活活冻死。此外,还有人死于伤寒。彭尼在新书中引用了一些当代俄罗斯人的目击者记录。例如,一个俄国人这样描述拿破仑军队撤退时的情景:“那些男人就像一群魔鬼,裹着女人的斗篷、奇怪的地毯碎片或满是破洞的大衣。”彭尼说,“毫无疑问,1812年冬天寒冷的温度是导致拿破仑军队崩溃的主要因素,而锡在低温下多变的性质才是拿破仑士兵被迫穿上这些奇装异服的真正原因。”
看来按钮的作用不可小觑。有时甚至超过火炮的威力,让一支坚不可摧的军队迅速土崩瓦解,伟大的统帅才是英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