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乱世容易出人才?
冷历史总结了以下原因,欢迎讨论:
1.物质精神的变化:
生活中,每当肚子饱了,血液就会集中到胃里消化食物,造成大脑供血不足,人就会特别困,不想思考。
对于社会来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像一对冤家,总是在变——当大家都在忙着赚钱,享受物质繁荣的时候,愿意专注于文学、哲学、科学等的人就少了,甚至很多人会牺牲自己的专业和初心,投身于茫茫公务大海;当大家都赚不到钱,物质很贫乏的时候,更多的人愿意停下来思考,回归自己的兴趣爱好。
比如早年曹雪芹不过是个享受奢华浪漫生活的纨绔子弟,家境并不落后。经历了人生重大转折的曹雪芹,在创作出伟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品——《红楼梦》的同时,过着如贫困一般的艰苦生活。试想,如果曹雪芹一直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怎么会给后人留下如此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2.风暴在激荡,在思考:
一锅粥,如果冷冷地放在那里,也许我们只能看到它的表面;但是如果你把粥煮开,或者用勺子搅拌,你会发现下面藏着东西。
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矛盾比较温和,不明显,很多问题不会暴露出来。就像温室里的花,很少经历风雨,很难看到世界的全面和真实。
乱世,各种尖锐的矛盾接连爆发,有很多暴力的、残酷的、扭曲的东西突破了认知的底线,会更容易引发文化与观念的碰撞和深度思考。乱世的种种苦难灾难,也是让人文更深更厚的必要元素。
比如鲁迅曾经在日本学医,但是乱世的中国让鲁迅看到了民族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他决定弃医从文,拯救中国人麻木的精神,一位文豪就此诞生。
3.英雄有用:
一般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上升通道有限且逐渐变窄,资源会向金字塔顶端聚集。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难以弥合,留给底层人才的机会越来越少。
但在乱世,各种背景的人因为山头众多,路人如饥似渴,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资源的分配会相对更“平均”,大量的基层人才会更容易被发现。
在乱世残酷多变的实战环境中,英雄的成长、“升级”和淘汰会大大加快,有能力的可以迅速崛起,没能力的则一落千丈。
比如刘备,如果他在和平时期只是编席子、卖鞋的底层,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打破固有的阶级壁垒。但在乱世,他能迅速施展才华,笼络人心,最终甚至成为蜀国之主。
4.激烈的竞争激发潜力:
战时生存竞争的紧迫性明显高于和平时期,各种人才会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氛围中,个人和组织都有可能激发巨大的潜力。
另外,在乱世,一般都是国家命运的关键时期。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危机感会比和平时期高很多,人生目标会比和平时期更高尚、更远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充分激发。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改良与改革的大戏在各国轮番上演。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人才竭尽全力地展示他们的才华,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辉煌多彩的文化高峰。
冷历史认为,乱世虽然出了很多英雄,但也抹杀了很多人才。更严重的是,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口,让新的人才失去了成长的土壤。这也是乱世后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低于乱世前期的原因。
乱世对于普通人和经济发展无疑是毁灭性的,灾难性的。在中国历史上,5000年的战争中烧掉了很多物质和精神财富。一个会大获成功,乱世会带来更多的恐怖和苦难。虽然我们常常赞叹那个百家争鸣、群星闪耀的时代,但其实和平也是文化繁荣的土壤。毕竟我们还有汉唐宋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