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乡的大象河古迹

香河古称香河,又称香河关、白马关。春秋时属楚国,北与韩国接壤,曾属武阴、泌阳。

1957年,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的青铜器“鄂群齐金(车)节”铭文中记载“项耿和”,可见“襄河”这个名称早在战国以前就存在了。据《朱》和《荆州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曾修筑长城,起于叶县,经方城至邳阳,全长数百公里。并在此设关拒中原,为天下九大名关之一。

所以,古迹很多。据有关专家考证,香河关古关城遗址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东起外埠口河,西至霍庄洞头,南至南河,北至北河。比现在的香河街大三倍多。现在能看到的遗迹,除了古代官邸和清真寺的遗迹外,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的遗迹。

香河古城沟,香河街老街主要位于新世界街南北街(平通路)以东,东菜园以西,老城墙在护城河(护城河)以内。现在城墙已经完全被毁,只剩下一部分护城河。老街东门附近的护城河在老街东端的刘秀白家东墙外,到韩玉山家门前。剩余长度约200米,护城河宽约10米。西边剩下的护城河比较短,大概30米,工商所以南到河底。

古建筑,如香河回小学的门楼,相传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在此讲学;这座老教堂,据说美国传教士曾在此传教。神龙洞位于五峰山主峰南坡下方,司琬寺(清代以前也叫司文)位于其南坡脚下,距香河约5公里。从香河向东,过东河向北,经过梁庄、花芦洋、何庄、赵庄,就是一条水泥路。可以先沿着赵庄北河看到北岸的万庙,再沿着庙前的小路直奔山坡上的神龙洞。

据初步考证,万庙应建于北宋,兴盛于明代。从现存的雕刻精美的石龙龟来看,当时的寺庙应该是颇有讲究的。据说石湾寺附近的观花台是当时著名的戏台,是石湾寺开始庙会的地方。

山坡上的龙洞因传说有人看见龙从里面出来而得名。传说龙洞中有一坑水,不仅能治多种疾病,还能从经常求医问药的人那里得到雨水。天气干燥时,只要有人挖坑里的水,祈祷就会下雨。传说有个老人去五峰山山顶放羊。当他听到有人喊“退后”、“退后退后”的时候,他就是没看到人。他仔细寻找,发现一个用红色石头雕刻的祖父的石像在呼唤他。老人试图把它背在背上,但它实际上很轻。当他下山时,石像突然变得很重。因为背不能动,老人把它放在龙穴里。

由于万妙寺位于美丽的五峰山脚下,在奇妙的龙洞旁,且每年都有庙会举行,因此盛况空前,香火旺盛,名声大噪。所以相传明朝的焦哥回乡时曾来过此地。而且焦哥回朝的时候还在宫里给娘娘讲万庙观花台是如何的繁华,五峰山是如何的美丽,神龙洞是如何的神奇。引得皇后偷偷跟着娇哥到万寺赶庙会看风景。传说焦哥总是被杀,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我们现在看到的万庙,是现代信众在老文庙旧址上修建的一座简易寺庙。两年前,信徒们在旧址以西约300米处修建了一座新文庙。)关山位于香河街西北约2.5公里处。传说这里之所以叫“关山”,是因为它紧挨着香河关的古隘,是形成关隘的天然屏障。

关山多由花岗岩构成,大花岗岩最适合雕刻。于是,在观山东西两侧,分别雕刻了两尊古人的佛像。据有关专家初步考证,这两件石刻应该是隋代造像。东面有22尊石像(当地人称为18罗汉),高约50厘米。都是浮雕,雕刻精细,造型各异,表情生动。西面有25尊石像,高约30厘米,均为浅浮雕,造型不明显。

关山东边有一座庙,西边有一座庙。据说都是在老庙的遗址上重建的。特别是西寺庙周围有大量的古寺遗迹,包括古井、香炉、石盆、石碑等。,而且山顶还有旗杆窑。

关山是香河乡离香河街最近的景点。山上有茂密的树木,松树和巨石,就像一个神奇的盆景,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也是香火浓厚的宗教活动场所。因此,它是香河乡及其周边地区人们短途观光的首选。坡子山摩崖石刻,当地人又叫佛沟石刻,位于香河乡火庄村委会庞庄以西1.5km处。是泌阳县祥和乡和方城县小石店乡的交界处。香河到佛沟的路近而平缓,离香河乡关山石刻近,时代特征也近。

佛沟石雕是在几块大花岗岩石上进行深浮雕的技术,雕刻了130多尊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佛像。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些佛像并非同时雕刻,而是北魏至隋唐时期多次雕刻而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由于石刻位于两地,过去政府和民间并没有对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所以部分佛像损毁严重,甚至被盗。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各类文物的重视和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对旅游开发的高度重视,泌阳县祥和乡、方城县小石店乡对这一石刻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因为佛沟石刻现在位于小石店,小石店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开发保护。

但从石刻与香河关的距离以及与关山石刻的关系分析,应该与古代香河关的繁荣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关。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周围的古老的大象河通行证。从香河街向东,沿夏松路向东约13公里,再向北拐,横穿陈平约2公里,到达陈平白果树和傅颖寺遗址。

傅颖庙遗址位于香河乡陈平村委会白果树村民小组(现仅存两家),距香河街约15公里,龙王掌山脚下。遗址内还有一棵生长了1200多年的银杏树,被称为“中原第一银杏树”。废墟中到处都是古寺被毁后留下的残破佛像、建筑构件、石碑、古陶瓷碎片等遗物。根据传说,傅颖寺在唐代非常繁荣,在明末被摧毁。

陈平白果树的树干需要八个成年人才能环抱,高近40米,树冠覆盖面积可达500平方米。这棵树虽然已经1200多岁了,但是依然枝繁叶茂,依然年年结果。树上有个树洞,叫树泉眼,常年有清水。该遗址位于香河乡东流台村委会堰韩村以北50-200米范围内,大年以西300米。

遗迹主要分布在三块花岗岩岩石上,其中有一组岩石的特征尤为突出。这幅岩画主要由大小不一的半圆形凹坑组成。组成岩画的坑坑洼洼,数量不一,深浅不一,图形也不一样,非常奇怪,难以理解。而且大部分坑洞都有苔原,被风吹日晒腐蚀严重。

据河南省楚长城调查研究队的专家介绍,在他们参观过的早期长城沿线都发现过这样的岩画,可能与古长城关系密切。他们在走访中了解到的初步说法是,这些岩画可能是古长城守军的地图,或者是训练时的地图。该遗址位于交通高速公路西侧香河乡角林村王口组东南约200米处。在楚长城遗址东南约400米处的香河关古驿道东侧附近。

相传遗址名为禅余寺,也有人说是禅隐寺。现场有大量春秋战国以及汉唐时期的建筑遗迹,但没有寺庙留下的碎佛像等遗迹。可见该遗址从春秋到汉唐一直在使用,用途可能有所改变。(根据王口村民的说法,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一块铜牌。)

据许多人说,楚国的将军伍子胥就被困在这里。伍子胥为了保护楚王的妃子,不敢贸然突围,急得头发胡须一夜白。为了解除伍子胥的后顾之忧,楚王的妃子恳切地告诉伍子胥,楚王可以没有我,但是不能没有你。你应该立刻爆发,保卫楚王,保卫楚国,不要在我身上浪费你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伍子胥仍然不肯离开她。无奈之下,公主谎称需要上厕所。在伍子胥离开她的那一刻,公主跳进了医院的一口井里,自杀了。伍子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捞和运送公主的尸体,于是找了一块大石板封住了井口。没有公主的拖累,再加上伍子胥的官兵奋勇作战,包围圈很快就凸显出来了。该遗址虽然占地面积大,遗迹多,但由于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一直被交通高速占用,很难看到全貌。张老院位于香河乡上曹村北3公里,五峰山主峰以东。从上曹自然村向北,穿过曹水库、小赵庄、和尚庄,溯河而上,可以看到三棵叶子茂盛的白色大果树。

据文物工作者初步考证,张老院应建于唐代,盛于北宋中前期。寺院占地约1000亩,从现存的大量柱基可见当时寺院规模之庞大;从现在还能看到的三处塔林遗址(分别位于岭南头、宝塔头和石碑背面)和三座僧坟的规模来看,张老院当时的僧人也不少。相传当时因为寺里住的和尚太多,主人就在张老元沟门口建了一个庄园供他们居住,后来发展成了一个小村庄,也就是现在的和尚庄园。从张老院的三棵银杏树,足以证明寺庙的历史并不短。

据了解,曹水库修建时坝下用了十几块张老院的石碑,现在还有两块残碑。现在还可以看到瞭望塔、阅兵台等大型建筑遗址;塔林还有雕刻精美的石塔、砖塔、地宫等遗迹。

据当地村民介绍,张老院沟门口有一块石碑,是记述唐朝将军尉迟敬德访张老院的牌位,上面写着“敬德一游此处”的字样。很遗憾,这座纪念碑在十多年前就被盗了。

张老院何时被毁,暂时无从考证。但是,好心人在他们的废墟上又盖了两栋房子,塑造了胎儿。目前香火依旧旺盛。遗址位于祥和乡槐树里村委会小马庄东河两岸。河东北侧至下宋路以南,南至小河,东至雁滩汉江;河西河北侧,至庄东大石,南至吐蕃南部,西至小马庄东。面积约654.38+0万平方米。

河西遗址,根据初步判断,应该是生活区。由于这里发现了大量精美的成品石器,并有使用的痕迹,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陶片、焖土等遗物。没有发现半成品石器。在这里发现了磨得很细的石刀、石叉、石凿、石箭和石斧等石制遗物,以及带有沙子的红陶碎片、带有细泥的红陶和带有早期纹饰的灰陶。

河东遗址,根据初步判断,应该是一个产区。因为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半成品石器,以及打磨石器的磨具,陶器碎片较少,精美的成品石器更少。大部分石器没有使用的痕迹(也怀疑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半成品石球、斧、锤、棍、钻(锥)和凿子,还有大小不一的研磨器具(有人认为是石碾)。歪草堂位于香河东北部,距离香河街约7公里。从赵庄、河庄村委会(山)往北再往东,可以直达歪歪扭扭的平房,也可以从双山沟的西岭岭往北直达平房。

由于小屋所在的山顶向北倾斜,小屋被当地人称为歪屋。它位于五峰山(大寨)主峰的南面,就在和合关一样的楚长城的东面。一眼望去,它是楚长城东面的最高峰。从小屋往西,一览无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山寨所在的山峰南部比较平缓,东、北、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所以山寨的村墙只围了山顶的一部分。小屋占地约3000平方米,近圆形,村里比较平坦。村子的墙全部用干石头砌成,宽约1米。城墙损毁严重,残墙最高处超过2米,大部分已经坍塌毁坏。

据有关专家初步考证,该山寨建于很久以前,应该是战国时期楚长城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并且可以看出有狼烟释放的痕迹。至于后来有没有挪作他用,就不确定了。但是,它的毁灭,一定是因为它失去了存在的功能,被无聊的人推下去取乐。从祥和街,南至南各庄,西至李木林,约4公里外的山脚下(南)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在岩石下,有一个高约2米,宽约1.5米,深约2米的古人开凿的石窟。石窟中雕刻有三尊佛像,中间的一尊很高,两边的略低。据初步判断,这个石窟的雕刻时间应为隋唐时期。遗骸保存得很好。(据当地居民说,这些佛像是风之母,负责照顾风。十几年前,石窟前有许多大石柱等遗迹。据说很久以前是一个很大的寺庙庭院。)

从石窟爬上山顶,可以看到一座古老的小屋。前几年山寨规模还是很大的,墙壁很明显。这些墙是用干燥的石头砌成的,沿着山顶延伸很远。仔细观察山顶墙上的石头很古老。墙体宽度约1米,几年前剩余高度约1米。现在它已经被开采花岗岩修建道路所破坏。在山顶村墙南侧的山坡上,也有一个村墙很低的小平房。判断山寨年代比较晚。

山村墙南侧还有一座精致的小庙,用长方形的石条砌成,约两米见方,屋顶已毁,四壁仍保存完好。很有特色。但这个小庙是叫老爷庙还是山脚下的古庙叫老爷庙还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