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

一般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花著称,而红底瓷很少见。事实上,中国紫砂历史悠久。紫砂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几个特征明显的阶段,如晚唐的创始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鼎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紫砂始于晚唐,但从工艺上看,紫砂技术成熟是元代。元代景德镇发展和创新了前朝以来的釉红技术,开始了大规模生产釉红的历史。明清时期是紫砂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洪武是釉下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现在的釉下红大多是浅色的,红色是淡淡的。装饰图案以花卉为主,也有很多扁菊图案,是时代的一大特色。明代宣德是釉下红瓷发展的又一高峰。这一时期,红瓷创新性地分为釉下红和青花釉下红两大类。清代在紫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成化以来的紫砂工艺下滑趋势被一举止住,并继续发展。清代康熙年间的紫砂制造技术相当出众。这个朝代的成品红瓷,色彩鲜艳,深浅不一,品种繁多,有釉中红、青花釉中红、青花釉中红加彩、釉中三色等。清代雍正是新中国成立前红瓷发展史上的高峰。雍正年间制作的红瓷在工艺上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成品红瓷辉煌灿烂,尤其是青花釉下红,在色彩和图案上都有前所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调不仅明亮,还时不时让人眩晕。1998期间,我国科学家攻克了陶瓷红釉不耐高温的世界性难题,烧制出了色泽鲜艳、表面纯净的红瓷。失落了近百年的中国红瓷,在20世纪末获得了重生。这项技术实现了中外陶瓷艺术家百年来的红色梦想,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