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拼音史
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拼写中文。
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运用他和其他几位传教士制定的用罗马字注释汉字的一套方案,写了四篇文章,送给当时的制墨专家,由他编成《程墨园》一书,前三篇都是宣扬天主教教义的,教会合成了一个单行本,名为《程墨园》 并抄袭了罗马梵蒂冈现存的教皇图书馆(在中国,习惯上称上述四篇为“西文奇迹”。
这是最早的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的《小经》晚一点。《小经》(又名《小二经》、《小二金》)大概是最早尝试用字母字拼音汉字的。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始于清末的音标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申雪、陆俨少、王昭都不约而同地指出,汉字难是教育无法普及的原因。于是,发起了一场“注音运动”。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着手制定拼音方案,想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1949 10成立了一个民间组织“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成立了“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用什么字母。
在1951中,毛泽东指出:“汉字必须改革,必须遵循与世界文字相同的语音方向”。但是,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自己也是经过反复考虑的。毛泽东访问苏联时,曾问史达林如何处理中国的文字改革。斯大林说,中国是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京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定国家拼音方案。同时,上海新文字研究会停止在北方推广拉丁新文字,等待新方案产生。
扩展数据: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颁布的汉语拼音拉丁方案。由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委)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在1955 -1957年文字改革时研究制定。这种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标记普通话汉语的发音,作为汉字的音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 2月11日批准了该计划的公告。
1982,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一些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省决定将汉语拼音翻译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汉语拼音”,所有涉及汉语音译的部分将要求使用汉语拼音,并从2009年开始实施。
汉语拼音是辅助汉字发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姓名、地名和中文文献中罗马字母拼写的统一标准,在汉字不便使用或者不能使用的地区使用。”按照这套规范书写的符号称为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公认的汉语拉丁音译的现代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汉语罗马字母拼写)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1958 2月11)用于拼写汉语。作者用普通话记录汉字的发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