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铝土矿田
巩义铝土矿属于石炭系本溪统中下段岩溶浅海沉积型铝土矿,产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侵蚀面上。它是一个大型矿田,厚度和品位变化稳定,结构简单。含铝岩系厚度为8-16m,有3-4个工业煤层。矿体呈透镜状和层状。主矿体长2500-5300米,宽200-2100米,厚0.54-9.31米,平均铝硅比4.2-5。铝硅比为7的矿石仅占总储量的5.2%,因此大部分为ⅳ-ⅴ级矿石。
矿田发现于5月1950。当时,为了配合工业建设的逐步发展,河南省人民政府专门邀请了冯景兰和张伯胜两位教授到河南考察地质矿产。冯教授、张教授与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工作人员组成豫西矿产调查队,总人数为10人。5月10至5月30日,豫西矿产调查队分为两组。张伯胜等8人于5月20日至30日对巩县(1991改为巩义市)地质矿产进行了调查,重点是煤和铁。但实际调查结果表明,该铁矿为山西式铁矿,只能小规模开采。没想到,在勘探铁矿的过程中发现了铝土矿。张伯胜生动地描述了发现的过程。他写道:“每次我去矿窑...我看到山坡上散落着很多黄色、棕色、灰色的泥土碎片,有的是豆状的,有的是土状的,有的是石头状的,可见那是一个铝矿。据参加豫西矿产调查队的韩应山介绍,调查队到达小关后已是下午。安置结束后,张伯胜说要出去走走,于是他在小关村的沟里看到了铝矿。当时,除了张伯胜教授,没有人知道铝矿。张伯胜说:这是铝矿。我们是看了才知道的。发现铝矿后,调查队进行了初步追踪,并制作了1∶25000矿种的地质素描图。小关地区及相关村庄含铁铝层面积约65平方公里。1950年8月,编写了《兴云巩县矿产简要报告》,指出铝土矿储量应在10万吨以上,并在深入调查后有更多发现。在这份简要报告的基础上,张伯胜编写了一份题为《珙县小关村煤田与铁铝矿》的报告。收录于1952出版的《豫西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关于张伯胜领导的珙县铝矿考察,冯景兰在《豫西地质矿产考察总结》中指出:“与晋式铁矿共生的铝矾土铝矿分布广,储量大,是今后电力充足时炼铝的重要资源。”而是“哪一层能用,哪一层不能用?富铝层有多少,有多大?需要多少可开采的铝矿储量,值得进一步详细研究。”
张伯胜一行在珙县发现了铝土矿层,并大致圈定了其分布范围,这是这次豫西地质矿产调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铝土矿的发现立即引起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的重视。同年9月至65438+2月,派杨仲衡、曹世禄、李生思等人调查。1951 5月,中南地质调查局成立。1951年11月至1952年6月,曹世禄、李生思、谢恩泽、潘益昌等人受中南地质调查局派遣,对珙县铝土矿进行普查。经过这两次调查和普查,认为铁铝岩系属于中下石炭统,含矿地层分为六层。其中3、4、5、6层属于铝矾土,尤其是俗称“铁青石”的5层。在《豫西地质矿产调查报告》中,附有曹世禄主编的《珙县铝土矿地质报告》。报告附有五项测试结果:al2o 3 66.5438+0%-72.80%;SiO 29.64%—14.90%;fe2o 30.90%—2.95%;铝硅比4.47-7.55,估算地表储量21.8亿吨,从品位和数量上初步肯定了珙县铝土矿的价值。
珙县铝土矿价值得到初步肯定后,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于6月5438日至9月0953日派出其资源勘查队三区队对大峪沟地区的耐火粘土进行勘查,资源勘查队三区队于9月65438日至9月0954日提交了大峪沟耐火粘土矿精查勘查总结报告,获得硬质耐火粘土储量2965438。
以炼铝为目的的铝土矿勘探是由417勘探队开始的。1954 165438+10月,中南地质局在珙县成立417勘探队。以张志福为组长,曹石禄为技术负责人,对大小火石岭和竹林沟进行了勘探。1955年初,中南地质局给417勘探队布置的任务是“报送15万吨铝冶炼、粉磨、铝矾土水泥、耐火材料工业原料”。本次勘探工作的野外工作完成于1955 65438+2月,由曹石禄调任贵州,杨志佳调任撰写报告,潘贻昌为主要资料采集员。该报告于1956年5月完成,并于1年9月获得国家储备委员会的批准。已探明铝土矿工业储量2422万吨,远景储量165438+万吨,已获得共生熔剂灰岩储量10多万吨。铝土矿品位为ⅲ-ⅴ级,品位为Al2O3 64.7%。SiO 214.00%;铝与硅的比例是4.40。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高品位矿石可以用拜耳法处理,低品位矿石可以用联合工艺处理,生产技术上不存在困难。该矿床是我国勘探后第一个工业储量的大型铝土矿床。
竹林沟和火石岭铝土矿的野外勘探工作刚刚结束。417勘探队从1月1956开始,在竹林沟东侧的茶店矿区持续勘探了一年,于1956结束野外工作。1956 4月417勘探队更名为珙县铝土矿勘探队。4月提交报告1957。获得铝土矿工业储量1382万吨,远景储量233万吨。耐火粘土储量1066万吨,熔剂石灰石储量352万吨。铝土矿的铝硅比为4.2。《珙县铝土矿茶店区地质勘探报告》不仅提交了一个中型铝土矿,而且是河南省大型硬质耐火粘土矿的首次报告。
1957 7月1珙县铝土矿勘探队更名为珙县地质队。1958年4月提交了茶店以东水头矿区和朱岭沟以西钟灵矿区的地勘报告。铝土矿工业储量已探明分别为1278万吨和717万吨,铝硅比分别为5和4.7。耐火粘土储量分别为490万吨和649万吨,熔剂石灰石储量分别为624万吨和654.38+065.438+0.37万吨。到1958,珙县累计铝土矿达到工业储量5799万吨。满足有关部门积累探明储量5000万吨建立铝工业基地的要求。
在茶店、水头和钟灵矿区勘探期间,张志福仍是地质队队长,潘贻昌是技术负责人和报告撰写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对竹林沟和乍得矿区的勘探过程中,各项地质工作得到了苏联专家库尔沙科夫和列别丁采夫的指导和帮助。矿田及周边区域地质调查主要由霍成玉带领的北京地质学院实习生在水头和钟灵勘探期间完成。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没有铝工业。1954年,山东张店建成一座年产仅3万吨的氧化铝厂。1958年,在国家急需建立和发展铝工业的形势下,决定利用珙县铝土矿资源建设大型郑州铝厂。郑州铝厂位于尚洁,原属荥阳,后划归郑州,成立尚洁区。考虑到矿山规划和开采的整体需要,大沽沟耐火粘土矿于1960改建为铝矿,舍村地区作为耐火原料基地。郑州铝厂1965投产,年产氧化铝20万吨,1990年产氧化铝达到62万吨。自投产以来,氧化铝产量从65438到0990一直位居全国第一,郑州尚洁成为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巩义铝土矿的发现,说明了引进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这里过去有过矿产调查,地表广泛分布铝土矿,但都没有发现,因为河南地勘的调查人员不了解铝土矿。而邀请冯教授、张教授与河南省地质调查所人员共同组成矿产调查队则不同。因为张伯胜了解铝土矿,并且经过初步调查,得出储量多,比陕式铁矿更有意义的结论,从而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所以引进必要的人才和科技知识是很好的经验。其中,邀请本省著名学者到外地参观考察,提高本省水平,是引进人才和科技知识的重要内容,具有积极作用。
巩义铝土矿的发现也说明发现的时机很重要。贵州修文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现了铝土矿,但未能迅速开发利用。巩义铝土矿的发现,正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此时,一切已成废墟,中国几乎空白的铝工业亟待建立和发展。因此及时投入勘探开发。从发现到勘探周期短,到1958,已勘探出4个矿区,成为重要的铝资源基地,马上要进行矿山和铝厂的建设。巩义铝土矿发现的很及时,比河南的新安、渑池,山西的孝义、阳泉、平陆都发现的早。这些矿山是在1958年或之后发现的,其中一些比巩义铝土矿规模更大或质量更好。但因为他们被发现的时间稍晚,所以选择了郑州作为北方大型铝厂的厂址,使郑州拥有了全国最大的铝厂,有力地促进了郑州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找到一个矿田和矿床的时间,把握从其勘探到建厂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