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蝗虫史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的研究状况。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一些从西方留学归来的学者,如吴福珍、、邹,进行了现代蝗虫的分类和分布,观察蝗虫的生活史和习性,预测和防治飞蝗,还将研究的触角伸向蝗虫史料,以期对蝗灾的发生有深入的了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的《中国文献中蝗灾的记载》(成书于1928年,英文出版于1938年),李的《古代捕蝗法》(昆虫与植物病害,卷1),以及的《清代江苏旱灾与蝗灾的关系》。与此同时,一些历史学家在著作中也开始了对蝗灾的统计。比如被视为中国荒政史开山之作的《中国荒政史》(邓运特著,商务印书馆,1937),就对包括蝗灾在内的中国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和频率进行了统计。陈·《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国立暨南大学系列之一,1939)记载了257次蝗灾。其中邓家统计的蝗灾次数多为后人引用。
20世纪50-70年代的研究状况
对蝗虫历史的真正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背景是蝗虫大规模化学防治在中国如火如荼。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蝗灾的发生规律,当时的许多学者对蝗灾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曹吉《历代蝗灾记录分析》(中国农业研究1950,第1卷,第1号)论述了公元前200年至1901年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蝗灾的发生情况。运用定量统计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绘制了各种关系曲线。这是早期利用自然科学方法统计古代灾害的尝试,也是后来研究者运用较多的方法。郭克《中国古代蝗虫研究成果》(昆虫学杂志,第5卷,第2期,1955)分析了中国古代蝗虫防治的成就。安徽省文史研究馆自然灾害收集科整理的《安徽省蝗灾历史记载初步整理》(安徽历史通讯第2期,1959)一文,是对《安徽省近千年自然灾害统计表》中蝗灾记载的分析,认为该地区蝗灾的发生具有连续性和广泛性,蝗灾与干旱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还有白勤《历代捕蝗录》(安徽日报1961 8月17)和赵胤《陈震龙对农业的另一贡献》介绍(福建日报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