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失去大豆定价权的?

“中国价格”意在争夺国际市场的“定价权”。

中国近年来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世界工厂”。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工业部门对各种工业原材料需求的强劲增长。这被全世界的贸易商称为“中国因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仅2003/04年度进口量就达1650万吨,压榨用大豆年需求量高达2200万吨。几乎所有进口大豆都用于榨油,国内三分之二的压榨企业使用国外供应的原料。

▲中国铜消费量占全球20%,居世界第二。国内铜产量只能满足国内35%的需求,而65%的铜需要进口,每月铜消费量约25万吨。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增量占世界总量的41%,而石油进口增量超过1/3。预计今年中国原油进口将达到1.1亿吨,进口依存度约为40%。

原材料进口在中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一般商品贸易不同的是,在国际贸易中,作为加工制造原料的大豆、铜、石油产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是按照“基准期货合约价格+各种贴水”的惯例来计算的。在发达国家,期货市场是由商品现货市场演变而来的。经过长期发展,期货市场和现货贸易紧密结合。在美国,现货交易是基差交易。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现实中,由于现货贸易,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联系紧密。由于上述商品定价模式的存在,中国期货市场承担着参与原材料商品定价权国际竞争的重任。争夺“定价权”——这就是“中国价格”的意义。

“中国价格”能否真正体现中国的“定价权”?

沉寂多年后,中国期货市场今年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棉花、玉米、燃料油三个新品种的上市,期货市场一直在不断演绎一波火爆行情,成交量较往年大幅增长。“定价权”成为热门话题,不少媒体乐观宣称“中国价格”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也就是这一年,国内现货企业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收益,反而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峰时屡屡被迫高位接单,遭受的巨额亏损让人记忆犹新:

▲自2002年以来,CBOT大豆价格持续上涨。从2003年底到今年年初,国内企业与国外大豆出口商签订了大量高价采购合同。今年4月5日,cents月大豆合约最高达到每蒲式耳1.064美分(1吨等于36.7蒲式耳),创下1.5年来的历史新高,5月价格开始下跌。十多天,进口大豆价格暴跌1,000多元。当时这种情况被称为“大豆地震”。再加上宏观调控导致的信贷紧缩,很多压榨企业不得不“洗船”(违约退货)。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几乎全行业都在亏损。

▲今年5月以来,国际国内铜市掀起了一轮暴涨势头。尤其是9月份以来,铜价在3000美元的历史高位经历了大起大落,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现货价格在3万元以上。这阻碍了许多铜加工企业停止生产以减少损失。与此同时,国内外低价对比使得跨市场套利规模空前且持续时间长,不仅让国内投机者损失惨重,也造成了库存和进口的异常紧张。

▲2003年以来,世界原油价格经历了大幅上涨。到2004年6月中旬5438+10月,美国原油期货价格飙升至每桶55美元上方,随后回落,但仍在40美元上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6月至9月,中国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多支付了6543.8+03亿美元。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如果从2004年第二季度到2005年底,石油价格保持在40美元,中国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8%。上期研发中心杨季认为,近期油价波动,人为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国际石油巨头和投机基金利用石油定价权联合炒作油价。

其实中国对这些商品的定价一直都没有发言权!

(1)首先,在市场的基础上,虽然上述案例的具体情况不同,迫使中国买家“高价买单”的原因也大相径庭,但本质上有* * *相似之处:虽然部分商品在国内期货交易中拥有全部对应合约,但国内市场并未参与这些从国外市场进口商品的整个价格形成过程。价格形成机制是定价权的核心。由于国内和国际期货市场被人为分割,国内投资者无法从正常渠道直接参与对方市场的价格形成过程,几乎置身事外。至此,经证监会批准,国内共有26家公司可以从事境外期货交易,其中大部分是“全国性”的集团公司或行业龙头。普通企业很难通过正常渠道参与境外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业务。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认为,只有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市场,才能形成国际定价权。之所以没有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市场,首先是我们的政策条件不具备。

另一方面,虽然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中国的期货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并不充分。与国外有上百年历史的期货交易所相比,国内交易所推出的合约品种在数量、规模、覆盖面上都难以匹敌。大商所研究部主任王卫军表示:“中国大豆期货交易量仅占CBOT的1/4,仍是一个规模有待扩大的市场。大豆的大部分定价权还是在美国交易所手里。”

品种方面,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全球商品期货交易超过100笔,共有93个品种。而我国加上三个新品种,只有九个品种,与我国的产业地位很不相称。对于很多现货企业来说,国内市场缺乏合适的品种。比如对于压榨商来说,豆粕和豆油的价格联系更为紧密,而国内期货市场没有后者;2号大豆合约推出前;大商所1号大豆合约仅限于非转基因大豆品种,也与广大油厂的现实不符。相关品种的缺失无法形成完善的价格体系,这也是业内人士不断呼吁我国尽快推出更多品种商品期货合约的现实原因。

此外,国内期货市场还没有期权等衍生品上市,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事实上,国内三家期货交易所均表示,铜、大豆、小麦等期货期权的研发和准备工作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但迟迟未能启动,可能是因为市场容量不够大,也有监管部门风险管理的考虑。

(2)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内外的期货交易制度有很多不同之处,国外市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国际铜市在03年6月38日+10月38日+经历了历史性的暴跌,LME铜价跌幅超过10%,而国内沪铜价格单日跌幅达4%,三日跌幅达8%。有媒体据此得出结论,这说明沪铜相对比伦敦铜更抗跌,“上海价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种差异其实是由于国外没有止损系统而国内有,使得暴跌后内外盘价格关系需要几个交易日才能恢复。但正如铜行业分析师毕胜所说,这恰恰说明“上海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伦敦价格”的“影子价格”。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在多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高交易保证金比例后,上月底,该所最后一期征求会员单位意见,拟在出现单边行情时,扩大铜铝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

除了交易所在交易上的风险控制,近期曝光的中航油期权巨额投机亏损,给国内企业敲响了一记大警钟。亏损原因:逆势重仓投机,风险有多大,任何一个刚进入期货市场的初学者都不会不清楚。那为什么直到我血本无归,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时,损失才被发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曹事件曝光两天后,欧洲期货交易所亚太区主管吴也向中国期货市场提出建议:“尽快推出期权交易,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北京德润林期货专家李磊认为,中航油的动荡显示了监管体系的失败。“我们的期货监管体系能有多有效,真的应该反思一下。”

事实证明,即使国内企业有了相应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缺乏风险管理,也必然会遭到国际机构的攻击而惨淡收场。放纵投机,在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中,不仅赢不到讨价还价的权利,反而会葬送话语权。

(3)参与者:国内和国外也有巨大的差距。西南期货分析师王飞表示,国内期货市场在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培育、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大型机构投资者(如基金、投行等)尚未获得进入期货市场的机构许可,导致国内期货市场投资结构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局面。据统计,在国内期货市场上,资金在654.38+0万以下的投资者比例为84.77%,而资金在300万元以上的仅占4.75%。在大多数成熟的期货市场,除了部分有现货背景的企业外,大部分都是以投资基金的形式参与,期货投资基金的市场参与份额占市场总交易量的60%以上。

在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60%的参与者是从事生产、流通、贸易和加工的现货交易者,农产品现货市场各个环节的定价也离不开期货市场。可以说,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真正融为一体,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利用。但在国内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期货市场的渗透率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这使得国内市场的现货价格往往出现较大偏差,期货价格无法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适应游戏规则,参与全球定价权竞争,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即将于本月22日上市的大商所大豆2号合约,是中国走向国际定价体系的一大进步。但归根结底,合约品种交割范围的扩大只是整个“定价权”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中粮期货专家韩奇志表示,要让“中国价格”真正发挥作用,还缺少很多东西,比如市场开放程度、生产者的经济意识、市场参与者的结构、规则、防范风险的机制等....

相关:

现货市场的基差定价;

现货市场中的基差定价是指在买卖双方同意的情况下,以高于或低于某一月份期货价格的一定数量买卖现货,并在约定的基差基础上直接交易。

目前美国贸易商向国外油厂出口大豆时,大多采用基差定价法,即交割期内某一天的大豆进口价格=CNF升水价格+CBOT大豆期货价格。CNF(运费包含价格)溢价由美国贸易日报报价,这是外国到达港价格和CBOT期货价格之间的基础。依据取决于美国现货采购市场的紧张程度、海运费、贸易商的经营利润等因素。

国产大豆进口成本=(CBOT大豆价格+综合基础)*汇率*(1+增值税率)*(1+关税率)+杂费。

国内精铜进口成本=(LME三个月价格+/-现货升水+在岸升水)*汇率*(1+增值税率)*(1+关税率)+杂费。

CBOT、LME和纽约商品交易所简介:

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交易所。19世纪初,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谷物集散地。随着粮食交易的不断集中和远期交易方式的发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于1848由82名粮食交易商成立。交易所成立后,交易规则不断完善。1865远期合约被标准期货合约取代,实行保证金制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不仅提供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产品的期货交易,还提供中长期美国国债、股票指数、市政债券指数、黄金和白银的期货交易市场,并提供农产品、金融和金属的期权交易。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不仅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和加拿大的重要参考价格,也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权威价格。

LME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LME的价格和库存对全球有色金属的生产和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19世纪中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和铜生产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需求不断增加,英国急需从外国矿山进口大量工业原料。在当时的条件下,由于漂洋过海运输矿石的货轮到达时间不规律,金属价格波动很大,金属贸易商和消费者都要面临很大的风险。1877年,一些金属交易商建立了伦敦金属交易所,建立了标准化的交易方式。自本世纪初以来,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开发布其交易价格,该价格被广泛用作世界金属贸易的准价格。目前,世界铜总产量的70%是根据LME公布的官方报价进行交易的。其年交易额超过2万亿美元,年资金周转超过2万亿美元。

NYMEX: NYMEX(纽约商品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实物商品期货交易所,提供能源和金属期货期权合约的交易,以及场外能源产品交易的清算服务。通过开放式人工竞价交易与电子撮合交易系统相结合,实现原油、石油产品、天然气、煤炭、电力、黄金、白银、铜、铝、铂金等一系列合约的24小时内交易。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WTI(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价格是全球石油的基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