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渡镇的历史演变

秦代至西汉时期,陆渡属会稽郡。东汉至齐,属吴郡。田亮入狱二年(公元503年),属吴军昆山县惠安乡人。唐五代时期,隶属关系不变。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见莽《吴门水利书》,称昆山之东,以太仓为地名,陆渡为属。

明朝弘治十年(1497),划定昆山新安、惠安、湖川三个乡,嘉定乐至、旬邑两个乡的一部分,常熟双凤乡,设立太仓府,陆渡为其下属。

清雍正二年(1724),太仓升为江苏直隶州,辖镇阳、崇明、嘉定、保山四县,陆渡属镇阳县。宣彤二年(1910),实行城乡自治,筹备自治公署。太仓府、镇阳县分为1市,24乡,陆渡设为乡制,隶属镇阳县。

辛亥革命爆发后,太仓府和镇阳县奉命合并,最初称“太镇”,随后称“太仓府”。

民国元年(1912) 1,江苏都督府发玺,定名太仓郡。陆渡桥乡建设自治办公室,划归太仓县。16年,北伐军进驻太仓,自治处更名为执行局,隶属关系不变。65438+2008年8月实行区乡制。全县共9区50镇358乡,陆渡桥乡隶属第一区(市区)。同时,行政公署改名为乡公所。民国二十四年(1935),陆渡横沥乡现属一区(市区),陆渡桥、红庙、长桥乡属二区(六合区)。民国26年,日军入侵太仓,陆渡桥成立维护会,改称自治会,成员不变。2008年8月,全县26个乡镇,更名为乡镇办事处,由太仓县办事处划转而来。

次年7月,26个乡改称伪大区部。陆渡桥有个伪地区部,隶属关系没变。民国30年,5438年6月+10月,26区署改为6区94乡。目前陆渡桥、长桥、横沥为一区(市区)所辖,红庙乡为二区(六合区)所辖。

同年7月,日伪军“清剿农村”,实行封锁,将刘鑫、陈星、陆渡桥、南郊、平岗、东富、慈善、横沥、长桥、张静、石桥、柳南等全部城镇和海棠、六合、西新、董娇、柴行等五个镇的一部分拨给伪军。民国31年,镇属调整区管辖,现境内陆渡桥、长桥两镇属二区(六合区)管辖;红庙、横沥归第一区(市)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抗战胜利后,恢复抗战前的6区93乡建制,陆渡境内乡镇隶属关系未改变。5438年6月+次年10月,陆都桥、长桥合并为陆都桥乡;红庙和花桥合并为花桥乡,隶属关系不变。

1949 5月13日,陆渡桥解放,太仓县人民政府派员接管旧政府,成立陆渡乡人民政府(原名陆渡)。同年11,该县决定设立陆渡区,由县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1954年8月,撤销陆渡区建制,下辖乡镇分别划归六合区和市区管辖。1956年夏,小城并入中镇,陆渡、长桥、长春(旧称红庙)、横沥四座小城合并,称为陆渡乡(中镇)。李六合区。次年7月,撤区并乡,县将新塘乡(钟祥乡)6个自然村和花桥乡(钟祥乡,现名板桥)小桥村与陆渡乡合并,由县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1958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陆渡乡于9月23日成立群众人民公社,次年更名为陆渡人民公社。1981年9月,陆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成员不变。

1983年7月,行政体制改革,真正的行政机构分离,恢复公社前的农村建制。撤销人民公社,建陆渡乡,隶属关系不变。

1993 1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并建陆渡镇,划归太仓市人民政府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