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贸易、关税、正义”谁回来了!是什么时候?谁被“带走”了!(近代史)
鸦片战争后,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但海关行政仍由中国管理。1853年9月,上海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租界内迁至外滩的江海关被群众破坏。英美驻沪领事擅自公布《船舶通关暂行条例》,因外商反对而未能实施。此时外国船只可以自由进出上海港,江海海关被外国势力封锁,无法恢复收税。1854年夏,英国领事阿利果(1809 ~ 1897)提出了组建中外联合海关的计划。两江总督伊良(?~ 1867)派吴(约1815 ~约1870)于6月29日从宿松台道与英、美、法三国驻沪领事会面。约定由三国领事各提名一人,中国任命其为税监,与中国共同管理江海关的税收征收工作。任命海关英国税监(1832 ~ 1898)为总税司,负责招募外国人担任各口岸的税司。从此,外国税务部门管理中国海关成为一种制度。从1861赫德,英国人,广州副税务司,任总税务司(起初代理),管理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海关机构主要是两个部门:税务和船务票据。税收分为内班(处理商家报关收税)、外班(检查通关货物)和海班(巡水缉私)。民国后改称海事,主管航运行政和港口事务。从业人数最多的是邮政时代,1910年的19169从业人员;1911年邮政分离后,数量下降到7230个;未来大致在八千到九千人之间。其中外国人约占1/6,国籍最多达到20多个国家,英国人占绝对多数。所有重要的海关岗位都由外国人担任,而中国成员只担任中低级职务;中外关员的生活状况差异很大,导致了外国人统治中国关员的局面。
收回海关管理权的斗争在清朝结束,当时海关设法征收税款,税款的保管由清政府任命的海关监理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后,税务总局与驻京外交使团一起,将关税分成汇丰、德华、道生三家外资银行的税务总局账户。此后,税收保管权也落入外国人手中,连中国政府也无权动用剩余的债务偿还和赔偿余额。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在广州成立。从1918要求按比例分摊通关款,到与外交团、税务总局长期斗争,逐渐发展成为要求关税自治、收回海关管理权的群众运动。1924开始的国民革命推动了这场运动。1926,10年6月,广州革命政府外交部颁布了《关于征收货物产、运、销临时地方税的规定》,成为不管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自行征收生产销售税的第一个行动。随后,地方势力也趁机对货物征收附加税。海关涉外税务系统受到冲击。
1927国民党政府成立后,
海关涉外税务部门系统已经恢复和稳定。但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对外谈判,中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关税自主权。1929之后,先后四次修改资费规则。
抗日战争
随着贸易港口的崩溃,海关在金融管理中失去了它的重要性。随着美国在华势力的迅速壮大,从1943开始,税务总局一职由一个美国人担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95年,以涉外税务部门为主导的海关制度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