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历史期中复习大纲
第一单元繁荣开放的社会
繁荣的隋朝
1,★★ P.2,南北统一。
581年,外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隋文帝为隋文帝。589年陈灭,南北统一,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 P.4大运河P4隋代大运河的开通与作用。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述:杨迪皇帝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
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端点:北面的卓君(今北京),南面的余杭(今杭州);四个河段:从北到南,永济运河、通济运河、韩沟河、江南河;P.5五大水系: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作用: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有利于隋朝的政治统治,促进了中国内河航运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这是隋朝暴政的重要表现。
(4)运河与故里:淮安位于运河韩沟段,淮安有漕运总督府,运河之都——淮安。
(5)评价:《挖大运河》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第8 - 9页“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1,★★★主要表现:
(1)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君,周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如果家里给别人的足够多,即使不听管弦乐,我也会享受”;革除营私舞弊,善于用人,谦虚谨慎。可训:“人可以用铜为镜,穿衣服;以史为鉴,才能学会茁壮成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当时,名士兵将辈出(方、杜如晦、)。
(2)经济繁荣:人民生产生活安定,开垦了大量荒地,国力强盛。
⑶文化繁荣:继承、发展和完善隋代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天下英雄,入我罗网矣》)
(4)民族关系和谐:边境地区各民族与汉族结为朋友,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授予边境少数民族首领称号。(“自古以来,中国就被重视,我对此漠不关心。”)
5.外交开放:唐朝政府奉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当时中外贸易活跃频繁。
2.主要原因:
(1)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政治清明,心胸开阔。
(3)唐太宗能够知人善用。他思想开放,善于指导,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贞观年间,名士兵士辈出。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封建社会的主要繁荣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文景之治与汉武盛世,东汉“光武复兴”,隋朝“帝王之治”,唐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清初康干盛世。
(2)常见原因:a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盛世的前提和基础。b、政治清明、政策稳定是盛世的保证。(如:制度创新、开明的国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c .人民的辛勤劳动。d .统治者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现实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2)合理调整执政政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德治与法治并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三。武则天的功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主要功绩有:她在执政期间,继续执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保持了唐朝政治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称自己的统治为“以政治开放人民币,以宏观诚信治理”。
二、★★★对唐太宗的评价
总评: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1,政治上经济上:
P.8① (1)唐太宗注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戒奢从简”,控制自己的欲望。
P.8②善于用人,重视可训。贞观时期,名人、名将辈出。
P.8③合并郡县,革除“人少官多”的弊端,减轻百姓负担。
2.从文化角度
P.18④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力扩大国学规模。
3.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P.9⑤唐太宗以其更加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的共同拥护,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
⑥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藏布松赞干布,加强了唐与西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
⑦唐太宗奉行开放的外交政策。派遣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
总结: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明朗,经济发展迅速,国力逐渐增强,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对外交往更具剥削性。出现了民族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关系友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历史上,当时的统治被称为“贞节之治”。同时,他的统治也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第三课“开元史圣”
一.★★★ P.15含义:唐玄宗初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史圣”。
二、原因和条件:初唐经济发展的基础;武则天时期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开元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唐玄宗本人为治理国家付出了巨大努力。
三、★★★性能:
1.政治清明:P.12任用人才(姚崇、宋敬),整顿吏治。
2.经济繁荣:
(1)耕作技术的改进与农业的发展P.13-14:屈原犁和小车的发明,水利的修建,水稻种植中育秧技术的采用;江南地区已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和西域蔬菜的继承者;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盛行。
(2)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瓷器工业发达,越州青瓷、星州白瓷、唐三彩世界闻名。(3)商业繁荣P.15(长安是国际化大都市)。
第四,地位:唐朝历史的鼎盛时期。
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建立
1,科举制度诞生的背景: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任用。
1.科举制度发展概述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生于隋朝:
①P.17隋文帝开始以科目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2)杨迪设立了进士科,中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唐代完人:
①P.18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馆,增加学生人数。
②P.18武则天开宫考,加武学。
③P.18唐玄宗以诗词赋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P.89它发展到明代的丁奉:明代用八股选士,科举只允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考生只允许根据指定观点回答问题,不允许充分发挥个人观点。
(4) P.117,八年级,兴盛于明清:1905,清政府拟定《奏院条例》,建立新的教育制度,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3.科举制度的影响
(1)P.19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隋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它的诞生完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能的学者有机会到各级政府工作,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士人刻苦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尤其是唐诗的发展。
(2)P.89明清影响:明清科举制度的形式和内容走向模式化、固定化,成为封建统治的科举工具。许多读书人在科举入仕后成为皇帝的忠实仆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课同是一家人
P.2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吐蕃人,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7世纪初,杰出的吐蕃赞普逊·扎甘博统一了青藏高原,并使其首都更具逻辑性。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与樊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8世纪初,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一家”。
第六课对外友好交流
一、原因:唐朝先进的文明和强大的国力吸引了全世界的人;唐朝政府有着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外交。
二、性能:
1,P.29,唐使臣与唐对日影响。
隋朝日本使臣到达,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十余名使臣,与留学生、留学僧一起,成为推动日本社会改革的核心力量。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①政治:日本仿照隋唐政治制度,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废除世袭制,择优选官。
(2)经济上,沿袭隋唐均田制,分阶级批地,国家定期分田给农民耕种,并向他们收税。
(3)文化:模仿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置国子监,在地方设置国学,参照汉字创造日本文字。唐诗在日本广为流传,中国书法深受日本喜爱。
④社会生活:日本还保留着一些唐朝时期人们的时尚,比如日本的建筑、美食、茶道、钱币、重阳节爬山等。
2.第30页鉴真杜东
唐玄宗时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唐朝僧人鉴真六次出使日本,为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孜孜不倦,精心设计了日本唐赵体寺,为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3.P.31玄奘西游记
唐朝时期,中国与天竺(古印度)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僧人玄奘。他一路奔波,无畏坚毅,勤于讲学。回国后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新疆历史和佛教的重要书籍。
意义: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朝的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中国人被世人称为“唐人”。
第四,启蒙:进一步开放;加强和平交流。
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1)
1,第33页赵州桥
赵州桥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同类桥梁早700多年。
2,第34页雕版印刷
唐代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
3.唐诗的繁荣
(1)原因:以诗词赋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2)表现:唐代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3)P.35李白、杜甫、白居易及其成就。
诗人
生命时报
代表作品
评论
李珀
唐生
白帝城的早期开发与蜀中之难。
不朽的诗人
杜甫
唐朝由盛转衰。
“三官”与“三分”
“诗史”与“诗人圣人”
白居易
中唐
秦中吟与新乐府
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2)
1,P.38颜真卿刘公权书法
颜真卿书法苍劲敦厚,人称“颜体”。刘公权书法雄浑苍劲,人称“刘体”。两者被后人合称为“燕刘金谷”。
2.P.40颜和吴道子的画
颜的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像》、《行走的地图》;吴道子绘画技艺高超,被称为“画坛圣人”。他的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3.P.40敦煌莫高窟
隋唐时期发掘的莫高窟位于今天甘肃省西部,是隋唐艺术成就的全面集中体现,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国家政权共存的时代
1,P.50辽、宋、西夏、金政权并存。
政权名称
民族
凝固时间
构造器
首都
储备票据
辽朝/辽河/老宁省/辽远/太师
契丹族
10世纪早期
阿宝记
上京
大湖联盟
北宋
韩(哈)
在960年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党项、党项
165438+二十世纪早期
元昊
兴庆
金色的
女真人
12世纪早期
阿古达
会宁
南宋
韩(哈)
1127
赵构
临安
2.P.53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组织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盐城打败了金军,但权臣秦桧却以所谓的“谋反”之罪将岳飞杀死。
经济重心南移
1和P56-59的表现:宋代华南地区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1)P.56农业:越南占城大米传入,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流传着“苏州、湖州熟,天下饱”的谚语。棉花种植扩大到长江流域,茶叶种植也有了很大进步。
(2)P.57手工业:四川丝绸制品“天下第一”。从海南岛兴起的棉业,在南宋时期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兴起于北宋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宋代造船在当时居世界第一。
(3)P.58商业方面:宋代商业城市众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到了宋代,海外贸易超过了上一代。广州和泉州是世界闻名的大型商业港口,政府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称为市政航运部。北宋初期出现在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基础;②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五代十国开始向长江流域迁移;④南宋时,完成转移;⑤元朝时期,南方继续发展,形成了北方严重依赖南方的局面。
P.59经济重心从唐中后期开始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因素:晚唐以来,由于北方战乱,中原大量人口南迁,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2)政治因素:南方的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同时,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③自然因素:宋代南方自然条件较好,更适合农业生产。三国以来南方的经济发展也为南方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
(一)采取积极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二)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③重视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④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万象更新的宋代社会特征
1.宋代的衣食住行
P.61衣服:北宋初期,提倡节俭,政府对衣服有严格的规定。后来奢侈品盛行。女性不良缠足习惯逐渐蔓延。
P.62美食:北京的夜市小吃很多,北宋的羊肉也很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
P.63住宅:百姓住房简陋,官厦富丽堂皇,贫富差距大。(“杜的部下...路有……”)
第P.63行:老百姓用牛车和驴车,贵族出门坐轿子,文人骑驴和骡子。
2.宋代的娱乐活动与民俗
P.63乐:东京打破了唐代城市和广场的格局,出现了许多娱乐和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蹴鞠”是足球的起源)。
P.6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就有了。在宋代,春节被称为元旦,非常隆重。
蒙古的崛起和元朝的建立
P.66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后,蒙古贵族于1206年召开会议,推选他为可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成立,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的混战。
二、P.67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建立:忽必烈,即可汗即位后,于1271年决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2.忽必烈的统治
(1)政治:建立元朝;建立省制;建立郑玄元管理西藏,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省)的管辖。
(2)经济:重视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植棉,重修运河,发展航运,大都成为举世闻名的大都市。
(3)外交:凯尔波罗与马可波罗之旅。
3.省制的建立
(1)主要原因:地域辽阔。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广阔。
(2)主要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3)基础:秦朝创立的郡县制。
(4)主要内容:(1)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部分城市及其附近地区;②在其他地方,银行中的图书省,简称“省”,是由中央政府官员管理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建立始于元代。(3)元政府还建立了郑玄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和领土的一部分,同时也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省)的管辖。
(5)影响:①奠定了明清以后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2)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统治,特别是对台湾省和西藏的统治。省制统一了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各族人民,方便了民族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4.★★★P.69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
(1)P.69主要原因: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统一后,中国各族人民处于一个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加强,产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地区多民族交织的复杂局面,既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2)2)p . 69的主要表现:①元朝时期,不少汉人外迁,为边疆发展做出了贡献。(2)边疆各民族,包括蒙古人,大量迁居中原、江南,与汉族杂居,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与汉族无异。(3)定居中国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与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一起,长期杂居,相互通婚,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意义:元朝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和融合。
(4)理解: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现象和最高形式是民族融合。(2)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是暂时的,民族友好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3)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个时期: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宋元。民族融合的功能在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5)启蒙:①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倡导各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③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祖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构建和谐中华大家庭。
灿烂的宋元文化(1)
1,第72页活字印刷
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公元15世纪,活字印刷出现在欧洲,比中国晚了约400年。
2、第73—74页指南针和火药
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发现磁铁指示南北的特点,就把它做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器。北宋时,它被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期,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是古代中国的一位炼金术士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武器,13和14世纪火药和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灿烂的宋元文化(2)
1,第77页司马光和子同治见
北宋司马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通史编年巨著,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第78 - 79页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词人
生命时报
凤阁
苏轼
北宋
气势豪迈,豪迈。
李清照
在宋交之际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口语运用良好。
辛弃疾
南宋
悲叹山河之分
3.P.80《清明上河图》
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社会危机
加强明朝的君权
一、明朝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1) P88-89行政机构改革
(1)在地方上取消中书省,设立三个部(成宣部郑石部、案件调查部、指挥部),直属中央。
(2)取消中央总理,取消中书省、中书省的权利,直接向皇帝负责。
(2)P.89建立工厂警卫特务机构:明太祖建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皇家警卫队,掌握警卫、监视和调查等工作。P.91明朝皇帝时,迁都北京,继续削减诸侯,增设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调查。设立工厂警卫特务机构是明朝君主高度独裁的表现。
(3)P.89加强文化专制。沿袭前代的科举制度,采用八股选拔士人,中国的考试制度已经规范化、固定化、模式化,加强了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二、影响:一方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创造了相对稳定的政局;另一方面,这种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为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3.理解: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政府政治强制的重要表现,预示着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衰落。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封建经济制度衰落的重要表现。)
。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能帮到你。我祝你快乐的一天。如有疑问,请点击右上角或采纳为满意答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