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就业方向。
什么是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简称文化管理,属于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1]。该专业成立于2004年,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具有广阔文化视野、掌握现代产业理念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为目标。[2]文化管理专业授予管理学学位,少数高校授予艺术学学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涉及面广,课程多,涵盖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贸易、文化遗产、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政策、体育娱乐、手机网络、动漫音乐、文化经纪等诸多文化产业。[2]因此,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基础广泛的学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探讨文化产业中各行业和综合经营中企业的盈利方式和模式。它不同于以探讨文化发展与传承为目的的文化事业与文化研究专业,也不同于以培养导演、编剧、音乐等艺术人才为目的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文化产业管理或文化产业经营),根据第四版本科专业目录,属于管理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代码:120210[3]。
四年制本科是国家规划的,部分高校有附属专业。此外,高校开设本专业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项目。
本科阶段毕业后一般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少数高校授予艺术学学位,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授予取决于高校的培养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历史1993,中国第一个到?文化经济?专业方向本科四年制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标志着文化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进入了中国的学术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
从5438年6月到2003年10月,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联合成立并启动?全国高校文化产业研究和学科建设联席会议?。会议期间,同意依托山东大学擅长文史的学科优势,率先向教育部申请在高校增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4]
2004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03年教育部备案或批准的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名单的通知》,正式批准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当时为北京广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这标志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正式成立。[4]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成立之初,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专业代码是110310S,是一个试点专业,属于管理学-公共管理的范畴。2012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文化产业管理新专业的代码是120210。由试点专业转为正式专业,属于管理-工商管理类,可授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
文化产业管理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六类:[5]
(一)文化基础和文化资源类课程,如文化资源概论、文化传播、美学、艺术基础、宗教文化、中外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应用民俗学等。;
(二)文化产业概论、管理学概论、文化经济学、文化投资、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管理等一般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课程。;
(3)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管理案例、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媒体管理等。;
(四)经济法、文化法规、知识产权与文化产业、中外文化制度与产业政策比较、文化法规案例分析等政策法规课程;
(5)语言类课程,如专业外语、西方文化专题讲座等;
(六)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网络设计与管理等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课程。
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贯穿古今的文化视野,具有创意策划、公关研究、开拓创新和组织营销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兼具文化经济和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开拓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6]
文化产业管理就业方向党、政宣传文化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各级文化事业单位,各类文化企业,大型文化跨国公司的各类文化业务和管理工作。【6】管理岗位涉及新闻出版、音乐产业、动漫游戏、影视、工艺美术、主题公园、广告展览、文化旅游、文化演出、体育娱乐、手机网络、教育培训、文化贸易、文化政策、文化传承、文化投资等众多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管理艺术学位招生2014之前,部分艺术院校通过艺术考试招收文化产业管理艺术学位专业学生。
2014教育部明确要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非艺术类专业。高校有专业要求的,须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告知考生专业考试科目和录取要求,且该专业高考文化分数线要求不得低于非艺术专业所在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7]
部分原本招收文化管理领域艺术学位的学校进行了修改,表述为?文化产业管理?、影视编导等专业进行招生,另一部分不再将该专业纳入艺考招生范围,按高考招生。
文化产业管理的原则从我国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我们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
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其特殊性。因此,文化产业的管理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应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第一,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方针。在中国,所有停止生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部门,都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有人说是文化产业吧?一把双刃剑?。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在开放文化市场,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社会化的同时,可能会牺牲社会效益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它可能在大量生产文化产品以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普及一种文化风格,从而压制和抹杀热的自由个性。它在融入世界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开放的同时,也为外来文化冲击民族文化打开了大门。在引进一些优秀的文化精神产品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腐朽落后的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生活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坚持用?三个代表理论?铜陵文化产业建设的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扶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为人们创造精神食粮,塑造健康的国民文化心理。建设积极健康乐观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旋律,是文化产业管理主体的义务和责任。文化产业既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又要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如果文化的建设完全受市场规律的支配,追求商业利润就会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导目标。让经济因素主导文化从创造到传播,从政策制定到生态、区域规划的全过程,必然带来负面效应。
第三,遵循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贯彻市场化原则,从商品、资本、劳动、剩余价值的研究入手,明确得出艺术创作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的结论。一切文化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都是由生产和消费、生产者、产品和消费者组成的,都受到生产力和生产的关系的制约。同时,它们也受经济规律和价值观的驱动和支配。纪要遵循市场文化经济规律,要充分考虑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的特点,尊重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对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帮助、帮助和推动。造血?功能。就其产业属性而言,文化产业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对于它的管理,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它的投资者、经营者、从业者都要走向市场,遵循市场运行的规律。
第四,文化产业区别对待的指导原则不同,其性质和任务也不同。有高压和低质之分,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区别。文化产业管理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比如,对于高雅文化,由于市场竞争力弱,有的是高档文化,有的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水平,所以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政策。对于大众文化,由于市场竞争力强,应该实行高税率的文化产业政策。在国际上,文化产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众需求强烈的大众娱乐,这类文化产业的生产组织一般强调其盈利目的,而不过度强调其艺术价值。徐亚市场机制对这类行业的商业化运作。另一种是非盈利的文化产业,强调艺术价值。理论和实践表明,决定文化产业需求的是文化消费者的艺术品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艺术兴趣是累积的。人们对音乐和文学的欣赏程度以及愿意付出的代价取决于他们对这种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文化兴趣应该是通过教育和体验获得的。因此,高雅艺术和公益性文化事业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支持。这也是中国在研究文化产业管理模式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五,以人为本原则,文化产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想拿出高水平的文化产品,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编导、导演、演艺和专业制作人以及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要打破行业和国家、省市的地域界限,完全按照文化产品生产规律,实行人才自由合理流动、交流合作。尽快改变文化人才地区和单位的现有体制,实现人才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和人才供求的市场化。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十分迫切。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文化人才工程,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研究制定文化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的积极性,在生产优秀产品的同时造就一流大师人才。加快推进文化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鼓励专业人士创办几页队友贡献突出的文化产业管理,设立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人员奖励基金。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特别是熟悉和掌握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文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高校要开设文化管理专业,培养和储备人才,逐步形成强大的阵容,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