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是如何起源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汉语拼音的起源和发展;

从1815到1823,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纂了一部汉语词典,这是最早的汉英词典。在字典里,他用自己的拼音方案拼出了中国粤语方言,其实是教罗马字的方言。在1931到1932期间,两位外国传教士提出了“麻辣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中国拉丁字母。几乎所有的同音字都有不同的拼法,用方言拼写。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五四运动后,

中国拉丁化的新写作运动兴起。

正式成立: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拉丁汉字方案,由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委)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在65438到1957的文字改革中研究制定。这种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标记普通话汉语的发音,作为汉字的音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 2月11日批准了该计划的公告。1982,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一些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省决定将汉语拼音翻译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汉语拼音”,所有涉及汉语英语翻译的部分都将要求使用汉语拼音,并从2009年开始实施。汉语拼音是辅助汉字发音的工具。

1933年,拉丁化的新文字传入中国。1934年8月,“中国拉丁化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出版介绍拉丁新文字的书籍。然后在一些南北大城市陆续成立了拉丁化的新写作团体,甚至在海外华人中也有。据统计,从1934到1955的二十一年间,拉丁化的新写作群体有300多个。

毛泽东非常欣赏当时的新写作运动。毛泽东积极支持新写作运动。在1940年6月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中,他说:“文笔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改革,文字必须亲民”。拉丁新文字的传播也得到了文教界人士的热情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