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钢琴启蒙的教学论文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论文,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的时候一点概念都没有?以下是我关于儿童初级钢琴教学的论文。欢迎阅读收藏。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全面教育的发展,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开端,注重艺术的开端,而钢琴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人送走,从而成为儿童课外教育的首选乐器。并且基于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思考,家长从孩子早期就送他们去学钢琴,低龄化教学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孩子好奇心强、毅力差、活泼好动等特殊性,对其教育应以培养兴趣为首要目的,可以帮助孩子对音乐产生持久的热爱,并使其得到跨越式发展。

因此,幼儿钢琴教育的需求一直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对婴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教学方法趋于停滞,难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本文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儿童钢琴教学的探讨,更是对儿童音乐教学的展望:摆脱死板的形式,注重心理和兴趣的发展,同样可以应用到幼儿教育的广阔范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儿童身心特殊性的启蒙教学。

儿童身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这个时期的儿童活泼好动,善于模拟,好奇心强,喜欢被表扬,注意力短。因此,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必须把握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那么游戏就是儿童学习的必然途径。比如音符可以比作小动物,五线谱可以比作小动物的家,秤可以比作爬楼梯。在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端正坐姿、手型、读谱。总之,教师在对儿童进行钢琴启蒙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儿童的身心特殊性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新有趣的教学方法。

(二)让孩子感受介绍,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什么,首先要有兴趣。我想学,我也想学。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持热情,克制困难,一如既往地继续学习,最终取得胜利。所以学琴也是一样。“只要孩子有学习钢琴的热情,他们就会愿意每天接受教育,这是学习钢琴的前提。”但是因为年龄小,孩子往往基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就有了一个重要的义务——去考察、引导、陶冶孩子,逐步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

儿童钢琴教学应该怎么做?首先,在第一次教学中,让老师弹一首优美的曲子,问孩子喜不喜欢。你想学习吗?让孩子体验钢琴优美的音色,让他们觉得学钢琴是一件很快乐、很开心、很幸福的事情,并且很乐意参与其中。或者让会弹钢琴的孩子弹一首好听的歌,然后加以赞美,把他们和会弹钢琴的孩子进行比较,从而产生羡慕感,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钢琴的欲望,最终让他们喜欢上这种乐器。其次,“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活动来锻炼节拍感让孩子控制,任何音乐都是通过节拍来展现活力的。”老师也可以进行专业的节拍教学,从而激发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和激情。最后,孩子们可以唱自己喜欢的儿歌,边唱边做动作,老师用钢琴伴奏来加强节奏感,提高表演能力。总之以上都是为了让孩子觉得钢琴课特别有意义,逐渐对学琴产生兴趣。

给予奖励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更多的奖励,比如一些小奖品,一些鼓励的话,在孩子练习的琴上写上赞美的句子。这些奖励可以在他们完成作业认真的时候给,也可以在他们顺利通过钢琴考试,上课热情饱满的时候给。教师运用这些正面鼓励,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对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启蒙教学方法。

(一)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正确的轨道。

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来源于兴趣,所以在幼儿期从事钢琴启蒙教育时,要选择充满童趣、节奏愉悦的歌曲。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年纪,他们的内心很单纯,不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即使他们不开心,他们也无法理解。所以,如果强迫他们播放一些情绪丰富的歌曲,甚至单调地宣扬自己的情绪,他们就不会轻易感兴趣,甚至会产生单调无聊的情绪。如果选择曲调轻快的儿歌,一方面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音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播放悦耳的歌曲可以培养孩子悲观的心态,对孩子的教育大有好处。

同时,在选择赛道时,“除了自己认为的形象和快感,还要注意年龄。”幼儿的学习能力很强,但如果一下子慢而稳,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懂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以割裂。目前市面上的钢琴教材分为必修曲目和选修曲目,也有难度级别。必玩曲目大多是难度级别适合当前年龄的曲目,而自选曲目会有点难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至于理解能力优秀的孩子,可以自己学歌,不会觉得单一。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同学,不能慢条斯理,稳扎稳打,要多一些耐心,注意培养兴趣,引导情绪,有选择地锻炼。

另外,要重视孩子的钢琴练习习惯,而不是单纯的注重弹奏技巧。有了练琴的好习惯,才能培养出耐心专注的习惯,对音乐学习大有裨益。习惯也来源于激发兴趣。有了兴趣,你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你就能有耐心练就良好的钢琴习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幼儿期要以培养兴趣为主,互补培养兴趣和习惯,最后培养技能。

最后,老师还可以增加一些孩子熟悉的歌曲。熟悉的曲调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刚接触时不熟悉的恐惧,他们也会有更多的自信和兴趣,比如“我们划吧”“雪绒花”。这些歌曲朗朗上口,曲调简单悦耳,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二)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音乐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想象力就是学好音乐的前提。如果没有想象力,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发挥歌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演唱会就会变得“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如果一首赞美风景的曲子缺乏想象力,就无法在脑海中构造一幅画面,生动地表现风景,达到听众听曲子时能联想到情景的效果,也无法表达作者对风景的冷艳感受。总之,有了想象力,有了理解歌曲的能力,从而很好地表达出来,用真情实感去演奏,音乐的灵魂才能被演奏出来,这是钢琴修养的最高目的。

教师在教学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来建立孩子的想象力。首先要善于玩,比如理解孩子的思维形式。他们倾向于从简单的方面去理解事物,容易与周围的事物产生联想。因此,教师需要从童心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用充满童趣的幽默话语去说服,培养想象力,进一步加深兴趣。其次,可以通过提问来引起孩子的考虑,也可以引导他们投入到课堂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提问要以引导为主,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逐步诱导孩子发挥想象力。这种方法比灌输有效多了,一夜之间就成了思考的习惯。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要做好准备,积极思考,提出有趣但不枯燥,有深度但不太尴尬的问题,才能真正引起孩子的兴趣,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

最后,要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们选择一些自己容易理解的曲目,有更大的发挥想象的空间。同时,每个人对歌曲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也正是因为理解不一样,歌曲才能被不同的人演奏,得到不同的效果。老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不能用单一的思想来限制,这样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想象。

标签

总之,正确有效的钢琴启蒙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正确科学的钢琴启蒙教学,就能为孩子以后的钢琴学习做好铺垫。另外,在儿童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逐步加强弹奏技巧的锻炼。教师要熟练掌握孩子的演奏技巧,科学练琴。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把孩子的钢琴学习和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紧密地分开,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从而提高孩子的钢琴教学质量,使孩子的钢琴启蒙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