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这个词反映了我国那个历史时期的什么政策?

“铁饭碗”一词来源于改革开放之初。

那时,大多数企业都是国有的。

国企的管理体制就是吃同一个锅。

做与不做是一样的,做的多与做的少,做的好与做的差。

工资逐年增加,福利按人发。

几乎每个企业都有大量的闲人、懒人、庸人、散客。

这些人不仅成为企业的巨大负担,也直接影响了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

于是有人提出,这个“大锅饭”得砸了。

不打破“铁饭碗”,企业就没有出路,中国就没有出路。

很快,人们发明了“承包制”。

然后,进行“股份制改造”。

这样劳动效率上去了,经济效益上去了,个人收入也上去了。

于是大家都说这个“铁饭碗”打得对,砸得好。

但对于另一个“铁饭碗”,即公务员队伍中的“铁饭碗”,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呼吁行政体制改革。

而变化,大多是在组织的增减、合并和兼并。

拆掉一些“老庙”,建一些“新庙”,或者把几个“小庙”合并成一个“大庙”。

但“和尚”们的切身利益基本没有被触及。

大部分行政机关的管理方式仍然和20多年前的国企一样。

只要进了这个门,就会端上“铁饭碗”。

不管你做了多少,不管你做得好不好,你还是会得到报酬,分享利益。

你加薪,我加薪;你分年货,我分年货。

一个都不能少,一分都不能少。

当然,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好干部、好公仆。

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

但是,确实有很多人在其中“游手好闲”。

一个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一个是什么都不想做的人,一个是虽然做了什么却“不干净”的人。

正是这三种人损害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

害怕风险是人类的本能。

国企工资低,外企不稳定,没有资本自己创业。他们要是亏了,就得自己哭。

与此相比,当公务员最安全。

正如一些大学毕业生所说:“一次努力可以避免一生的风险。”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务员不仅岗位稳定,收入丰厚,而且工作轻松,有晋升机会。

现在的年轻人,包括他们的父母,谁算不清这笔账?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机会均等,压力均等,政策均等。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提上中国改革的议事日程。

虽然有人把这次改革称为“深水区”,但舆论建设、法制建设、效率建设都需要走这一步。

要打破的是企业、行业、部门的“铁饭碗”。

换句话说,就是打破低效、不公的“铁饭碗”。

同时,要建立社会保障的“铁饭碗”。

这个“铁饭碗”必须是普遍的、完整的、公平的。

也常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享有。

铁饭碗-历史与问题解放后,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私企被国企封杀,* * *成为全国最大雇主。

学生毕业后,不经过市场决定的劳动力市场,就被送到单位工作。

严格来说,所有在国企工作的工人都是公务员,在单位的工作是有终身保障的。除了自己的月薪,甚至退休后还可以从单位领取工资。

为了保证所有人都有工作,这些国有企业往往招人过多,以至于这些国家的所有企业都有大量的冗余员工,经济效益严重低下。

有人说国企的工作是“干了三六,不干了三六”——意思是工人不管工作业绩如何,都能拿到全额工资。

同时,这些国企没有基于绩效的薪酬体系。

这样工人就没有动力去做好工作。

虽然后来国企设立了奖金制度,给业绩好的员工发奖金,但毕竟解决不了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人员冗余,效率低下。

冗员多,效率低,往往和铁饭碗有关。除此之外,铁饭碗带来的其他问题还包括劳动者对* * *或单位的过度依赖,劳动者无力再就业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