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姓的由来及介绍有哪些人是常姓名人?
常氏源流考
常姓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古常国、姬姓(山东昌邑)、姬姓(江苏鄢陵)、糜姓。
第一支出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相传黄帝时代就有昌侯国,黄帝的大臣常贤、常毅都是古昌国的后裔。常姓的历史虽然很长,但夏商代的常姓活动情况却没有任何资料,顾的后代也就失去了消息。只是到了春秋时期,才有了踪迹。春秋时期,有一个地方,常义无敌,在莒县北部,还是常义人居住的地方。
第二笔支出出自姬姓。灭商后,封其母弟为康,称康叔风,在豫州西北的古城王霞少康。当被转移到魏时,史称魏康舒。卫国最早建于商朝都城朝戈的郊区,在今河南省淇县东北部。魏康舒后裔以常为食,今山东滕州东南,后裔以夷为氏。姬姓长姓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第三支起源于姬姓。吴国的祖先是周王姬昌的叔伯太伯和,吴王以吴显祖曾居住的鄢陵古城昌为其后裔命名,其后裔以夷为氏。
第四支来自一个姓氏。经过楚大夫的不断思考,有了恒和常。到了北宋时期,为了避免赵恒的禁忌,天下所有的恒姓都改成了恒姓。其实,恒和常两个姓氏,本来就是一个家族,出自同一个祖先。
外源基因的整合
第五项支出来自外国人改姓。我国的常姓与外族的关系非常密切。自西汉以来,不断有外国人的血液流入。外国人的常姓是我国常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主要事件有:金代的山越族和隋代的鄯善右族都有常姓。到了宋代,因避甄宗衡之名,改姓常。到了清朝,满族八旗集体改姓常。后来蒙古人、回民将民族姓氏改为汉姓常,北方地区这些外姓人与汉族杂居,逐渐融合同化为汉族。
历史上常见姓氏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常氏活跃在山东、浙江一带。汉朝时,常西迁,经河南到达山西和四川。三国两晋时期,四川和河南是常姓的主要居住地。与此同时,常氏挺进甘肃,成为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到了唐宋时期,常氏已遍布江南。
宋代常姓约1.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1.5%,居第106位。四川是常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2%。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和河南,占常总人口的57%,其次是安徽、山东、山西、广西和湖北等省。当时常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西部以四川为中心,东部以河南、安徽、山东为中心的两大聚集区。
明朝时,常姓约有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120名之后。山西是常姓第一大省,占总人口的26.8%。常姓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约占常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宋元明六百多年间,常氏人口主要向北方和东南迁徙,晋、豫、鲁、冀为常氏聚集中心。
当代常见姓氏的分布
常姓目前人口已达240多万,居全国第87位,占全国人口的0.19%。从宋代到现在,1000年间,常姓人口增长率呈V型。目前,常姓主要集中在河南、新疆两省,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9%。其次是分布在河北、山西、安徽、黑龙江、陕西、云南,这六个省份只有34%集中。自明朝以来的600年间,关外出现了河南、河北、山西和黑鸡辽两个常姓集群。常姓人口的迁徙主要是由于东南向中原的强烈迁徙和华北向东北的迁徙。
历史上一位姓常的名人
《中国人名词典》共收录了48个姓氏不变的名人,占名人总数的0.11%,在名人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158位。昌姓著名文学家占全国所有文学家的0.09%,排名第158位。常姓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医学家总数的0.11%,排在第124位。昌姓艺术家占中国艺术家总数的0.0 9%。排名第148位。
常姓血型:
总的来说,常姓人的血型分布是:0型占31.8%,A型占28.6%,B型占30.1%,AB型占9.5%。
一个叫常的明星
常方圆
常远、常方圆、常翔宇、常诚、常振华、常荣、常、广、常峰、常征、常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