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可分为雕塑和塑雕两种形式。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雕塑属于减法,很难控制。形神兼备是很难做到的。塑料是加法,相对容易掌握。古代工匠都是高手,加法永远比减法简单。

中国古代石雕是一个特殊的类别。从最初出现到80年代初,每个时期的产品都有自己特定的风格,不会被后人复制。因为对于古人来说,石雕一直是一个承载着内心信仰的圣物。

一、汉代(神道时期)

汉代时,古人取当地材料后用形状雕刻,在粗糙的空间中提炼线条和表面。以工代赈,以思想提炼美,是那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踩匈奴和霍去病墓前的石像。还有大量的石刻浮雕出土,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形体高度的概括,对死为生的理解,以及对古代传说的继承和发展。

二、魏晋南北朝(乐园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的普及和民族的大融合,石雕的题材更好更多样化,风格的多样和技艺的娴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此时的佛像雕刻作品,既有宽广凝重的境界,又有飘逸传神的美感。

雕塑制作规模宏大,数量庞大,艺术技巧有了很大提高。佛教雕塑在这一时期占据主要地位,成就最为突出。它主要在佛教造像方面借鉴了外国的艺术成就。

不同朝代、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与融合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体系、不同石雕风格大融合的过程,为隋唐时期的文化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这个时期是石雕的天堂,所有作品都像天上造的笔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三、隋唐艺术高峰(宫廷时期)

中国隋唐经过三个半世纪的分裂和动荡,重新统一和稳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和经济繁荣的历史时期,从而将雕塑艺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隋唐石刻融合了南北朝的成果,并通过丝绸之路吸收了外来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在盛唐大放异彩,创造了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

第四,宋元时期(人化时期)

宋元雕塑缺少隋唐时期的宏大规模和奔放气势,而是在写实技法的精雕细刻中发展起来的。宗教雕塑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凿石窟的习俗衰落,寺庙雕塑仍有一定规模。由于宗教艺术的进一步世俗化,神佛造像中的理想化元素明显弱化,现实生活的氛围大大增强。

第五,明清(世俗化时期)更接地气。

明清石雕继续沿着古老的传统发展,呈现出定型化和世俗化。表现手法越来越大众化,形成了一种精巧复杂、细长明快的艺术风格。题材也是多种多样,从宫殿寺庙到房屋桌案,从雕像古迹到护狮拴马庄。

看待古代石雕艺术,不能以片面的时代偏好来看待美丑。因为不同时代的先民在不同的文化体系和生产工具下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作品。随着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主题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这是客观存在的,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历史遗留问题。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石雕艺术的最后一个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现代的审美来展示和陈列古代石雕的遗产。我们能做到的完美陈设,是我们这一代人对远古祖先最大的尊重。

扩展数据:

据《龙》杂志6日报道,由北京龙源传统文化交流促进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秦汉新城城市雕塑国际双年展”将于当地时间11在威尼斯举行,并举行新闻发布会。欢迎中外艺术家参与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中国秦汉新城首届国际城市雕塑双年展是以雕塑为主要艺术载体的双年展。展览依托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旨在丰富中国城市公共审美需求,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彰显城市文化内涵。

中国西咸秦汉新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周秦汉遗址遍布。其中,有“中国金字塔”之称的大秦帝国都城遗址和西汉帝陵九廊,以历史悠久的汉高祖刘邦墓、刘彻茂陵和刘启阳陵而闻名。

拥有20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西咸秦汉新城,承载着东方文明的精神之根,折射着中华文明的源头。近年来,西咸-秦汉新城在城市建设中,在2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创作了40多座大型雕塑。如《秦人的脚步》《冻水》。这些雕塑展示了古老城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无尽的发展新动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西藏网-2019首届“中国秦汉新城雕塑双年展”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