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黑陶的历史

中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器,史书记载:“神农氏制瓦称陶”。宋·应星在《天工开陶丛》中对制陶工艺的总结是:“水火相济”。

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7000多年前仰韶半坡彩陶艺术的衰落,中国文化史上诞生了“黑陶文化”。

相传古时候馆陶县有座山叫桃山,桃山一带以盛产黑陶而闻名。据说馆陶之名源于桃山的黑陶,有古人说“桃山如山,桃乳山亦如山”为证。馆陶圩河两岸的毛泉、柳泉沿线有72座御窑,主要烧制皇城砖和黑陶。

据有关专家考证,北京故宫所用的砖产于此,从窑址遗迹和出土的古代陶器制品也可以证实。

1928年春,济南龙山镇城子崖一处崖坡崩塌,揭开了一处4000多年前打磨黑陶的文物,也证实了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的存在。

馆陶黑陶文化博大精深。上攻仰韶,下启殷商,左载彩陶,右载铜器。是原始社会晚期龙山文化的代表,是古代汉族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即使是最粗糙的陶器,也会让我们想起承载人类生命的大地,闪耀人类精神的火,滋养人类生命的水。这里不仅蕴藏着深厚的农耕文明,而且还有闪光圆柱牌铀氖黑陶。也许是它的技术复杂或者传播面积太小,导致了这项技术的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