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匈奴的前身是哪个民族?
在《辞海》中,对匈奴是这样描述的:“匈奴,中国古称,亦称胡。战国时期,活跃在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时期,莫顿汗统一各部,势力强大,统治着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汉初,汉朝基本采取防御政策。汉武帝时期,转攻匈奴,多次进军漠北。匈奴遭受巨大打击,势力逐渐衰落。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次年来到朝鲜。随后的六七十年间,汉与匈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为两部分,南附汉朝的称为南匈奴,留在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南匈奴居住在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等郡,东汉末年分为五部。西晋时期,相继建立了赵、夏、北凉等国。北匈奴在他当皇帝的时候被东汉和南匈奴打败,一部分西迁。”
中国大漠南北的草原,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战国以前有“浑州”(音:于迅)、“鬼方”(音:仙云)、“戎”、“狄”等氏族或部落。春秋战国时期,他们之间,他们与中国各民族之间,战争不断。有些部落消失了,有些部落被中国各民族的诸侯国兼并了,有些发展壮大了。到战国末期,中国北方的许多氏族和部落已经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结成了部落联盟。其中之一就是匈奴。
匈奴诞生之初,主要在漠南黄河河套地区(指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以南及黄河沿岸地区,统称为河套)和阴山地区(内蒙古境内狼山、大青山等地。).据《汉书·匈奴传》记载,这里“草木茂盛,动物众多”,可见这样的地理条件对畜牧和狩猎十分有利。匈奴人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发展游牧经济。他们“靠水草迁徙”,“吃动物肉,喝奶酪,穿皮衣,被毡制,住在地窖里”,《汉书》(匈奴传)中的这一描述,正是当时匈奴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
匈奴的第一个可汗是头曼可汗。当时匈奴部落联盟的中心是头满城(在内蒙古包头市以东五原县固阳一带)。匈奴奴隶主贵族在战国末期中原战乱时,夺取了河套(今内蒙古伊克赵萌地区)以南的“河南地”,导致秦、燕、赵边境不得安宁。公元前265年,赵国大将李牧大败匈奴十余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第二年,匈奴控制的高雀(今内蒙古何琳西北)和阳山(今内蒙古何琳西北的狼山)被攻占。匈奴人不得不向北撤退700多里。秦朝在匈奴突出的地方设置郡县,同时整修连接秦、赵、燕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沿黄河北至河套,下阴山至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绵延万里附近,防止匈奴再次入侵。公元前207年,秦朝被推翻,楚汉相争,中原大乱。匈奴趁机翻越长城,重新占领河套地区和阴山地区。
公元前209年,冒顿杀了他的父亲头曼,自己成了可汗。西汉初期建立了奴隶国家——匈奴单于。控制区南起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东至辽河,西超过丛林山。匈奴政权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北方游牧部落分散的局面。在莫顿汗统治时期,匈奴先后征服了许多部落。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灭东胡,赶走月氏(音:支),南并娄烦、白羊、河南王,北奉浑禹、曲社、定陵、齐昆,后灭月氏,平定楼兰、乌孙及其二十六家。